如何制作綠茶
綠茶的制作工藝主要3個:殺青、揉捻、干燥。
“清湯綠葉”“香高味醇”——這是優(yōu)質(zhì)綠茶的品質(zhì)特點,這些特點取決于殺青工藝。

殺青的目的是鈍化多酚氧化酶活性,讓茶葉保持應有的綠色;去除部分青草味成分(青葉醇、青葉醛);減少澀味物質(zhì),增加綠茶滋味;減少茶葉水分,便于揉捻。
揉捻的作用則是破壞茶葉細胞組織,讓茶葉內(nèi)成分能充分浸出;讓茶葉更緊實,便于保存。
最后的干燥能揮發(fā)茶葉多余水分,固定茶形。
解密茶葉中的成分
茶葉里面到底都有什么東西?
經(jīng)過研究,一片茶葉里面,水分含量為75%~78%,干物質(zhì)含量為22%~28%。

干物質(zhì)又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包括蛋白、糖類、脂類、多酚、有機酸、芳香物質(zhì)等,它們決定了的茶葉的滋味、香氣、顏色。
什么決定茶葉滋味和口感
一片茶葉經(jīng)過殺青、揉捻、干燥等工藝之后,各種有機物質(zhì)就會形成不同的風味,這些風味就體現(xiàn)在滋味和口感上。
那么,不同的滋味和口感到底由什么物質(zhì)所決定呢?

泡茶的手法
綠茶是屬于不發(fā)酵的茶葉,沖泡時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很快會浸出,一般浸泡3次后,可浸出物已經(jīng)極大減少,所以,綠茶沖泡3次較為合適。
沖泡的方式其實也對茶湯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方式。
沖泡方式可分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上投法:即先湯后茶。先向杯中注入足量的熱水,等水溫合適后再投入茶葉。

上投法的作用是避免茶葉水溫過高而被燙傷的問題。
適用于上投法的茶葉包括信陽毛尖、蒙頂甘露、碧螺春、恩施玉露等細嫩度好的綠茶。
中投法:即湯半下茶,而后再復湯滿。先在杯中注入五/三分一的熱水,等水溫合適后投入茶葉,讓水充分浸泡茶葉,最后“高沖”注入足夠的熱水。

中投法的作用是讓茶葉得到適時舒展,茶葉的香氣得以充分發(fā)揮。
適用于中投法的綠茶有廬山云霧、黃山毛峰等。
下投法:即先茶后湯。先在杯中投入適量的茶葉,而后一次注入足夠的熱水。

下投法的作用是讓茶香容易散發(fā),茶湯濃淡比較均勻。
適用于下投法的綠茶為比較肥壯者,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西湖龍井等。
來源:消費者報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