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了一項研究結果:雖然吃得更豐盛了,但國人面臨著營養(yǎng)不良和熱量過剩的雙重挑戰(zhàn)。
這項研究顛覆了很多人的固有觀念。的確,整體上看,我們并不缺乏食物,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呢?其實跟很多人錯誤的飲食觀念有關。
居家瘦一直致力于定制瘦身研究,而定制瘦身與科學營養(yǎng)緊密相關。這個冬天,居家瘦減重專家團發(fā)布了一系列如何正確飲食的課程。其中有一個主題就是:高熱量≠高溫暖!
寒冷的冬天,很多白領為了保暖,在辦公室準備了很多高熱量的小零食,像曲奇、薯片、威化餅等等,甚至家里做飯也主張多放豬油,多吃肥肉,覺得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熱量,讓身體“暖起來”,甚至有長輩覺得“冬天長點肉正好抗寒”。
實際上,這些高熱量食物對于冬季保暖、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沒有什么幫助,反而可能導致熱量囤積,只是單純地使人長胖。
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高熱量≠高溫暖。
一、抗寒,是應該增加身體的脂肪還是肌肉?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有序運作的機器,食物中的中的脂肪、淀粉、糖等就相當于這臺機器的燃料。人體經(jīng)過消化,獲取能量,從而維持血液循環(huán)、細胞更新、組織修復等各項生命活動。
這些燃料要釋放能量,依靠的是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我們的肌肉細胞中就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因此,肌肉是人體產(chǎn)生熱量的主要部位,也與抗寒能力緊密關聯(lián)。
與肌肉細胞相比較,線粒體在我們的脂肪細胞中含量非常少。對于一個脂肪很多而肌肉不多(比如肥胖癥)的人,他自身產(chǎn)生的熱量就不會很高,無論脂肪再怎么阻擋熱量散失,由于體內產(chǎn)熱量不足,還是容易感覺寒冷。因此,我們常常會見到很多肥胖的人怕冷,衣服穿了一層又一層,而經(jīng)常健身的人因為肌肉多而不怕冷,穿得也會少些。
冬天想要通過長肉來御寒,首先要知道,你要長的是肌肉,而不是肥肉。

二、畏寒怕冷,你缺的不一定是能量
要提高身體的產(chǎn)熱效率,主要靠的是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而不是高熱量的食物,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現(xiàn)在知道,肌肉可以通過食物的供給產(chǎn)生熱量,而脂肪層主要的功能只是保溫。對于有肥胖困擾的人群來說,本身肌肉比例就相對較少,如果再大量進食高熱量的食物,只會進一步造成脂肪增多、肌肉變少,身體的產(chǎn)熱效率變低,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實際上,人感覺畏寒怕冷,很可能是由于營養(yǎng)素的缺乏,而不是能量的缺乏。比如,缺碘時,人體的甲狀腺激素水平過低,就容易體溫偏低,身體怕冷;又如,缺鐵貧血時,身體血液循環(huán)不佳,氧氣供應不足,人體的供暖效率下降,也會表現(xiàn)為體弱怕冷。
飲食中的維生素、礦物質能夠幫助身體補充所需的營養(yǎng)素,維護體內促進生物氧化的激素水平穩(wěn)定和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瘦肉、魚肉、奶制品等,能夠間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氧氣和葡萄糖的運輸速度加快,幫助提高身體的產(chǎn)熱效率。
三、冬天驅寒吃什么?
哪些食物能夠讓身體更感溫暖呢?中醫(yī)常說的“溫性”、“熱性”的食物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物雖然本身不生熱,但是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氧氣供應的效率,起到暖身的效果。
1.一些常見的香辛料,比如辣椒、花椒、蔥、姜、蒜等,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雙重效果,能夠有效增加身體散熱。
2.牛肉性溫、羊肉性熱,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yǎng)物質。一方面,能促進人體的循環(huán)代謝,提高機體的防寒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其中豐富的蛋白質也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吃完能促進體表散熱,讓人倍感溫暖。

3.山楂、桂圓、紅棗、芝麻、紅糖等微量元素含量較高,豐富的鉀元素和鐵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再生,改善血液循環(huán),也能起到很好的抗寒暖身效果。
凡事不宜過度,吃溫熱的食物也一樣,一定要根據(jù)實際的身體情況加以控制,保證飲食的適量和各種營養(yǎng)素的均衡。
居家瘦溫馨提示:“高熱量”不等同于“高溫暖”,用科學的方法保暖,遠比盲目地長肉更有效。想讓自己的身體過個“暖冬”,除了飲食調節(jié),也不要忘了要經(jīng)常運動起來,畢竟我們的肌肉細胞最善于產(chǎn)熱,運動才是冬日里最長效最可靠的暖身法寶。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