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4g及4g之前的基站比作大火爐,離它越遠就越冷,信號也就越差。而5g基站就像地暖,均勻地散發(fā)熱量。“5g基站密集,手機能輕松獲取基站所發(fā)射出來的微波信號,手機信號越好,用戶實際受到的電磁輻射反而越小。”李文華說,“而且5g手機在投用前,都要經過工信部門的檢測,以確保其輻射值在健康和安全的范圍之內,所以完全不用擔心。”
5g信號會威脅人體健康?
5g信號屬于射頻電磁輻射,其能量只能輕微移動或振動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電離它,因此不會破壞dna而導致癌癥。而且我國國家標準嚴格,完全不用擔心輻射影響健康。
網上流傳著不少關于 “5g信號威脅人體健康”的傳言。傳言稱5g會導致心臟節(jié)律改變、基因表達改變,甚至會損害dna、會致癌。
其實,無線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就會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的來源包括天然和人工兩種,大到電閃雷擊、太陽黑子活動,小到微波爐、電視機等都會產生電磁輻射,F(xiàn)代人每天都暴露在各種電磁輻射環(huán)境中,基站和手機輻射只是其中之一。
早在199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制訂了“國際電磁場計劃”,以調查人體長期暴露在極低頻電場和磁場中是否會危害健康,我國也曾加入其中。最終該項目于2008年發(fā)布了評估結果與建議: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證據(jù),證明接觸射頻場強度低于造成組織發(fā)熱的限值,會產生不良健康后果。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在2018年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目前手機射頻能量還是在安全限制內的,對公眾健康沒有太大影響。
目前中國通信基站所使用的頻率范圍基本上是在500mhz到5ghz之間,國外給運營商分配的頻率已經開始延伸到毫米波波段,也就是超過30ghz。不論是500mhz還是30ghz,都在微波范圍內,因此完全不用擔心輻射影響健康。李文華說,公眾應該關注的是有害輻射,而不是輻射本身。
中國聯(lián)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表示,為了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我國有關部門先后制定出臺了《環(huán)境電磁波衛(wèi)生標準》等多部法規(guī)和國家標準,我國移動通信基站輻射標準是全球最嚴格的,比國際標準要求高11.25—26.25倍,比歐洲大部分國家高5倍,且我國移動通信基站在建設前必須由專業(yè)的第三方進行環(huán)保測評,通過環(huán)保部門備案審查。
所謂的“5g信號輻射”,屬于射頻電磁輻射。射頻輻射的能量只能輕微移動或振動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電離它,這證明,射頻輻射不會通過破壞dna而導致癌癥。張云勇指出,相比之下,放射性元素、核反應堆、核武器等高能輻射主要釋放電離輻射,它們有足夠的能量電離原子或分子,從而破壞dna,可能導致癌癥,這些電離輻射才是值得我們警惕并加以防護的。
來源:科技日報 何春 記者 何星輝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