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趣事
送餐員“客串”和事老
小芳說騎手對時間的要求非常高。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半最為忙碌,這期間如果小芳進到電梯里手機沒了信號,她就會很焦慮。
最開始做騎手時,小芳經常晚上夢到單子超時了,而她自己正在吭哧吭哧地爬著樓梯。馬上送達的關鍵時刻卻接到客戶電話,說“不出現(xiàn)就等著投訴吧”。
一個差評50元,一個投訴是100元到200元;要是發(fā)生爭執(zhí),客戶強烈投訴的話,就可能會離職。
小芳還說,這個工作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比如有怕家長知道自己訂外賣的年輕人,送餐要求上寫著“不能敲門不能打電話,只能發(fā)信息聯(lián)系,否則讓我爸媽知道了,下個月生活費沒有了”。
最讓小芳高興的事莫過于客戶給的好評了,她認為這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有一次爬樓上去送餐,客戶見小芳累得氣喘吁吁就遞過一瓶飲料讓小芳歇口氣。“雖然最后沒接,但這種被人關心的感覺讓人覺得心里特別溫暖。”小芳說。
騎手之間也經常會分享他們的送餐趣事。小芳說,她對同事講的一個經歷印象特別深刻。這名同事七夕接到訂單,收件人寫著“王先生的老婆”,他敲門時,住戶卻說“里面沒這個人”。無奈他只好給訂餐人打電話,客戶直言道:“沒錯沒錯,就是這里,我們吵架了。”并在電話里讓同事轉告自己的老婆,說王先生很愛她。兩人就此和好。后來,同事還收到了感謝短信。
回家干什么呢?她一直記得之所以要出來的理由:見識更多的人和事,學更多的技能。
小芳還說,想在寒暑假接女兒來北京玩。為此,她特意單獨租了一個單間,而不是像大部分騎手那樣選擇合租。
以前急脾氣的小芳,來北京工作后見的人多了,看到每個人都有他的喜怒哀樂,心態(tài)就平和了很多。遇到事情能從對方的角度去想,面對客戶的脾氣,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大增強。
比如有一次摔倒被電動車壓到了腳,當時坐在街頭,雖然一開始有點委屈,但慢慢地她就想開了:行人要看就看吧,我也沒干什么壞事,不怕。你看看我,我也看看你,都挺好玩的。
從郵遞員到快遞員到送餐員到跑腿,這個連接商家與用戶的行業(yè)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據(jù)某配送平臺的數(shù)據(jù),2018年前三季度訂單量超150億,配送注冊騎手超300萬人。而全國騎手的收入在4000元至8000元之間,不少收入已超過騎手原籍的平均工資;33%的騎手有房產,20%的騎手有汽車。
現(xiàn)在,谷小芳也在努力成為其中杰出的一員。
來源:北京青年報 記者 楊小嘉 統(tǒng)籌/陳志強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外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