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自己普普通通的手機號碼卻莫名被歸為“靚號”還有了最低消費限制?“靚號”合約到期后只能換更貴的套餐?
原本承載著吉祥美好寓意和好聽好記功能的手機“靚號”,卻被弄成了一套復雜的“生意經(jīng)”,一不留神就會被套上長達幾十年的合約“枷鎖”。“靚號”究竟按什么標準判定,為何出現(xiàn)種種莫名收費門檻,“靚號”合約怎樣才算公平合理?記者進行了調查。
普通號碼也變“靚”,何為“靚號”誰說了算?
廣東電信用戶蘭曉月數(shù)年前和家人一起辦理了電話加寬帶的家庭套餐,她使用的是套餐中的副卡。幾個月前,家人想把主副卡都轉到另一位家庭成員名下,沒想到這次簡單的過戶,卻讓蘭曉月的號碼突然“靚號加身”,還有了最低消費限制。
“工作人員告訴我,我的號碼以8結尾,屬于‘靚號’,除了繳納每月的主副卡套餐費用199元以外,副卡還需要額外繳納39元最低消費。”蘭曉月表示非常不解,這一號碼自己已使用了將近六年,也沒有“666”“888”這樣的特殊數(shù)字組合,辦理時也從未簽訂過和“靚號”有關的協(xié)議,怎么突然就搖身一變成了“靚號”?
“工作人員說,這是因為六年前開戶時還沒有出臺‘靚號’最低消費的有關規(guī)定,但現(xiàn)在有了。”蘭曉月說。就這樣,原本共享套餐、無須繳費的副卡,現(xiàn)在每月都要交一筆額外費用。
河南聯(lián)通用戶趙杰華上月將手機套餐從128元換成了58元,但隨后收到的賬單仍為128元。查詢后才知道,自己2010年辦理的尾號為“55”的號碼已經(jīng)被歸為“靚號”,不論消費多少都得按照最低標準繳費。
使用了多年的普通號碼,卻在一夜之間“被靚號”,還多了最低消費限制,這樣“任性”的操作讓用戶不能接受。然而,不少人和蘭曉月一樣,苦于換號麻煩,不得不乖乖繳費。
究竟什么樣的號碼算“靚號”,為何這些辦理時并未簽署相關協(xié)議的號碼突然有了“靚號”限制,運營商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為何有的“靚號”低消限制“長過壽命”?
除了被莫名升級的“靚號”,有些吉祥、順耳的號碼的確是用戶特地辦理的,但不少人并不清楚,自己簽訂的“靚號”協(xié)議,背后還隱藏著長期的最低消費限制,有些甚至“長過壽命”。
記者在幾家營業(yè)廳查詢發(fā)現(xiàn),辦理特定數(shù)字組合的“靚號”都有一定的預存話費、最低消費和承諾消費期要求。例如,尾號為“949494”的號碼要求預存9600元話費,每月最低消費400元,承諾消費期為3年。
營業(yè)廳工作人員明確表示:“3年到期后就可以自由更換套餐,不受限制了。”但不少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現(xiàn),“靚號”想換套餐,可沒那么簡單。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