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網上約車,約來的卻不是平臺APP顯示的車型和車牌?當前網約車市場,司機、車輛甚至某些網約車平臺沒有運營資質的亂象頻現,嚴重影響乘客安全和合法權益。各級主管部門連聲“嚴管”,沒資質的網約車為何屢禁不絕?“我打的網約車,感覺至少三四成是‘馬甲車’。”上海市民鄧女士說。“馬甲車”是指實際車牌號與平臺上顯示的車牌號不同的網約車,在要求網約車必須擁有本地車牌的上海等地,“馬甲車”在網約車市場占有率很大。
記者調查發(fā)現,“馬甲車”的造假門檻很低。4月底,記者通過某電商平臺添加了某“黃牛”的微信,他表示,只需花費300元,他就可以解決因為駕駛員駕齡不夠、車輛超齡或外地車牌導致車輛和駕駛員不能通過網約車平臺資質審核的問題。
不僅一些網約車司機、車輛沒資質,甚至某些網約車平臺也沒有運營資質。“滴滴出行平臺尚未獲得本市網約車經營許可證。”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門表示,滴滴出行在有關資質認定的規(guī)定出臺前就已經存在,但是近年來時常出現“馬甲車”等違法情形,因此在平臺清理違規(guī)車輛和人員未達到管理部門要求之前,暫時不批準平臺運營資質的申請。滴滴出行方面回應稱,一直在申請上海市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努力清理違規(guī)車輛和司機,并且在上海強化線下驗車機制。
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交通執(zhí)法部門主要通過日常執(zhí)法或市民舉報查處沒資質的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效率較低。此外,沒有資質的網約車從業(yè)人員和平臺的違法成本過低也是其屢禁不絕的原因。對于網約車違法、違規(guī)經營行為,需要線上、線下采取綜合處置手段,不能簡單罰款了之甚至以罰代管,否則就成了一種處罰與違法所得的概率博弈。
來源:城報
多家巡游網約車企簽服務承諾 保護消費者安全權 美團打車撕開了一道口子后,上汽也要做網約車了 共享出行迎變局:網約車新一輪混戰(zhàn)拉開序幕 多地約談網約車企業(yè) 要求清理“無資質”車輛 多家巡游網約車企簽署服務承諾 搜索更多: 網約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