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 >> 熱門資訊頻道 >> 正文
跨境電商看過來:歐盟已盯上直郵消費品安全

  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帶來的消費者保護問題,正引起中美歐三方的注意。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消費品安全三方峰會”期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主席艾略特·F·凱伊、以及歐盟主管司法、消費者權益和性別平等的委員朱洛娃,就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安全,特別是包括直郵模式在內的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品安全,交換了各自的觀點和信息。

  朱洛娃在會后的小型記者見面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數字上看,大部分有問題的產品,確實來自于中國,但這也是因為(中國對歐出口)規(guī)模大。

  “歐盟現在正著手立法建言,提高對跨境消費者的保護。”她說,“一旦發(fā)現75%以上歐盟的消費者因為某一些產品或商家受損害,歐委會就有權力來進行追究和處罰。”

  牛津大學“中國消費者權益項目”主任于穎認為,歐美一些國家對于消費者保護的標準比較高,法律規(guī)定比較嚴格,對于大量出口至這些市場的中國跨境電商來說,具有較大的法律風險。

  跨境電商的核心瓶頸——消費者保護

  伴隨跨境電商席卷全球,消費者如何在新時代下維權,也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這也是跨境電商產業(yè)本身,發(fā)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前述會議達成的共識包括,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對消費品安全監(jiān)管,特別是線上銷售產品的安全監(jiān)管提出了新挑戰(zhàn)。

  考慮到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迅猛發(fā)展,三方認為,在各自法律框架允許范圍內,為確保對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加強線上銷售消費品的安全,加強國際間消費品安全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將加強產品安全監(jiān)管合作機制建設,特別是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消費品安全監(jiān)管合作機制建設,包括線上線下銷售產品信息和有害產品處置措施的信息交換。

  朱洛娃對記者表示,電子商務提供了國際貿易新機會,但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消費者,是一個核心問題。三方決定,共同制定趨同的規(guī)定,因為面臨的挑戰(zhàn)是類似的。保護弱勢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yè),涉及法律責任,司法管轄所在地等一系列法律問題。

  在傳統(tǒng)一般貿易情況下,如果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經銷商;如果整批貨物出了問題,品牌還會啟用召回。但在線跨境平臺,則復雜得多。

  “如果我在跨境電商上買到了不合格/假貨,政府監(jiān)管部門、電商平臺、海外供應商該如何劃分責任?消費者該找誰?”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卻有著復雜的內涵。于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個問題跨越了電商平臺、消費者糾紛解決、國際私法多個領域。由于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不一樣,加入的國際組織、履行的公約也不一致,因此沒有固定的答案。

  比如,中國消費者在歐盟商家買了東西出現糾紛,首先得確定在中國和歐盟哪個地方訴訟,適用哪個國家法律,如果有了判決,還需要涉及哪個國家執(zhí)行。執(zhí)行時又面臨選擇。比如中國法律規(guī)定,平臺不承擔責任;但歐盟的法律則規(guī)定,平臺需要承擔責任,十分復雜。

  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15 年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 43.74%,比例最高;生活服務O2O緊隨其后,占據 24.05%;海淘為(7.53%);互聯網金融(5.76%);B2 網絡貿易領域投訴(2.63%);微商(2.51%);手機行業(yè)門戶(1.85%);物流快遞(1.09%);其他(如網絡傳銷、網絡集資洗錢等)占 10.84%。

  與 2014 年相比,網絡售假依舊穩(wěn)居榜首,由跨境網購引起的售假問題也占一定比例。

2頁 [1] [2] 下一頁 

中美歐聯手加強跨境電商消費品安全監(jiān)管

阿里借力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 加速全球化

阿里與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達協議 保證網購安全

幫寶適紙尿片遭投訴 美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介入

搜索更多: 消費品安全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