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2015年啤酒業(yè)網絡口碑大比拼
嘉士伯、重慶啤酒負面信息關注度高
法治周末記者 代秀輝
法治周末與第三方輿情監(jiān)測谷尼國際軟件(北京)有限公司合作,以華潤雪花、百威英博、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珠江啤酒、重慶啤酒、哈爾濱啤酒、喜力啤酒、金威啤酒這十家在國內啤酒行業(yè)影響較大的啤酒品牌作為研究對象,統(tǒng)計和梳理了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新聞媒體涉及“業(yè)績下滑”“混改”“收購”“關廠”“O2O”等關鍵詞的報道。
統(tǒng)計數據結果顯示,在涉及到啤酒行業(yè)五巨頭報道中,華潤雪花的報道量為348篇,百威英博為1351篇,青島啤酒為1242篇,燕京啤酒為931篇,嘉士伯為734篇。
那么,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媒體對于各大啤酒品牌企業(yè)的關注點在哪兒?縱向來看,各啤酒品牌企業(yè)又各自面臨怎樣的行業(yè)考驗?
華潤雪花、百威英博:
收購博弈話題成關注熱點
做為中國啤酒行業(yè)老大哥的華潤雪花,其2015年被媒體關注的焦點并不多。統(tǒng)計數據結果顯示,華潤雪花涉及關鍵詞“業(yè)績下滑”的報道為16篇,關鍵詞“混改”的報道為3篇,關鍵詞“關廠”的報道為13篇,關鍵詞“O2O”的報道為12篇,這其中關鍵詞“收購”的報道最多,為304篇。
無獨有偶。坐擁中國啤酒市場第三把交椅的百威英博在五組關鍵詞的媒體關注中,“收購”亦成為媒體關注的主要熱點話題,報道篇數高達1160篇。
那么,關鍵詞“收購”緣何在2015年會成為華潤雪花、百威英博被媒體關注的焦點?
法治周末記者查看大數據統(tǒng)計結果原始數據發(fā)現,2015年底,世界排名第一的啤酒廠商百威英博與世界排名第二的南非米勒達成1055億美元的收購協議;而中國啤酒市場最關注的無疑是華潤雪花(華潤啤酒和南非米勒各持股51%和49%)的歸屬。
2015年,圍繞著華潤是否能夠一家獨飲雪花啤酒,嘉士伯能否順利繼有南非米勒49%華潤雪花股份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進行大量的時間跟蹤及解讀報道。
最新的媒體報道顯示,華潤雪花已經宣布以16億美元回購南非米勒所持華潤雪花49%的股權。
“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事件無疑是2015年啤酒行業(yè)最有標志性的事件之一,其帶來的影響也會波及到整個中國啤酒市場的格局。這場兩者的股權博弈最終以百威英博放棄,華潤雪花回購為結局,其實我也是比較看好華潤獨飲雪花啤酒的,這有利于提振國內啤酒企業(yè)信心。”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法治周末記者評價。 共2頁 [1] [2] 下一頁 升級重慶啤酒 嘉士伯在華強化高端布局 嘉士伯中國業(yè)務瘦身 關閉部分工廠 嘉士伯邊緣化危機:業(yè)績引擎變包袱 在華連續(xù)關廠 嘉士伯在華連關5廠 預計2016年還將關閉2廠 啤酒行業(yè)產量再現負增長 嘉士伯在華連關5廠 搜索更多: 嘉士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