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有當當網用戶向記者爆料稱,在當當網下單買書后僅一天,個人信息就被騙子掌握,騙子利用詳細的訂單信息博取自己的信任,引導自己進入假網站,輸入銀行信息后,被轉走約十萬元。當當網對此回應稱,可能是用戶郵箱被盜導致信息泄露。
買書信息成誘餌,用戶掉進假網站陷阱
7月25日上午,深圳的郭先生在當當網下單買了4本書。第二天下午2點40分左右,接到了一個自稱當當網客服人員的電話,告訴郭先生昨日的訂單因系統問題付款未成功,需轉成貨到付款,且要進入退款系統申請,把之前付的錢退回。
“他知道我前一天全部的購買信息。買了哪四本書、花了多少錢、下單時間、我的電話住址都知道,所以我才相信了他。”郭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說。“而且通話過程中可以聽到對方周圍環(huán)境里有很多人在打電話說付款的問題,像客服呼叫中心的氛圍。”
郭先生進入對方發(fā)來的“退款系統”,輸入姓名、賬戶信息、密碼等資料后,點擊下一步,進入驗證碼頁面,郭先生的手機隨即收到了銀行發(fā)來的短信驗證碼。
輸入驗證碼后,系統顯示驗證超時,請稍后獲取。郭先生連續(xù)獲取了三次,終于顯示退款成功。
直到此時,郭先生還沒有察覺被騙。大約五個小時后,郭先生在查看自己賬戶時,才發(fā)現少了十萬元。
郭先生輸入三次驗證碼,轉賬金額依次為49999元、49999和4949元,短短幾分鐘內賬戶共被劃走104947元。
“那網站簡直和當當網站一模一樣。”郭先生說,“還因為他知道我的訂單信息,我就更不懷疑了。來驗證碼沒多想就直接輸入了。”
據調查,郭先生的錢轉入的賬號戶名為王丹妮,開戶行是貴州農業(yè)銀行某支行。
責任難劃定,用戶維權難
郭先生隨后致電當當網,客服人員回應稱:“這個事和我們沒有關系,屬于你的個人行為。如果警察需要我們協助,我們可以配合。”
而郭先生認為,自己前一天買書,第二天詳細的訂單信息就到了騙子手里,當當網是有責任的。
對此,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稱:“用戶和電商網站間是合同關系,網站有基本義務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如果因為網站對信息保管不善,最終導致用戶信息泄露,對用戶造成損失的,網站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用戶很難證明是當當泄露的信息,這里的責任比較難以劃定。”趙占領向記者解釋。
“泄露有多重可能,有可能是網站技術上有漏洞或管理上有問題,導致用戶信息泄露,也有可能是用戶這端因為電腦中毒或其他途徑。這也是用戶維權最大的困難。”趙占領說。 共2頁 [1] [2] 下一頁 當當網私有化要約價格引發(fā)中小股東不滿 當當網要“叛變”,不僅私有化還要開線下店 步步高牽手當當網 想打造O2O平臺 步步高聯手當當網 將在步步高所有門店規(guī)劃體驗式書店 當當網借步步高門店攻線下 搜索更多: 當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