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并不難,沒完沒了的囤地也不難,難的是沒完沒了的囤地還沒事。
據(jù)央視報道,在距離北京CBD商業(yè)核心區(qū)僅4公里的地方,有一塊閑置土地,從2005年出讓給開發(fā)商,至今都沒有開發(fā)。而2005年購得這一地塊的正是多次被媒體曝光涉嫌囤地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華潤置地。
媒體給其算了一筆賬:根據(jù)北京市國土局的掛牌出讓公告顯示,這塊名叫優(yōu)士閣二期的建設用地面積6401平方米,按2005年該地塊1.6億元的成交價,以其建筑規(guī)模為3.2萬平方米計算,樓面地價相當于每平方米5067元,而目前,該地塊周邊的樓面地價都在每平方米2萬元左右。在6年的按兵不動后,就算直接轉讓土地,華潤置地的獲利程度也能達到300%。如果建住宅出售,則利潤更加豐厚。
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的《資本論》就已經(jīng)借別人的話寫道,一旦有適當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蠢蠢欲動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囤地的利潤如此之大,就算是動輒就強調社會責任的央企也無法淡定。
說實話,華潤集團囤地,都已經(jīng)算不上什么新聞了。查閱公開資料,2009年12月23日,國土部掛牌督辦18宗房地產(chǎn)開發(fā)閑置土地,華潤置地的門頭溝地塊名列其中。2010年1月22日,北京市國土局對外曝光19個土地閑置項目,華潤置地的門頭溝地塊以及位于大興的另一地塊再次登榜。2010年8月,國土部公布1457宗閑置土地黑名單,華潤置地近日被曝光的這個地塊就已經(jīng)被列入“黑名單”?芍^?,或者說是“囤地釘子戶”。
囤地的利潤過于豐厚,而被處罰的成本又太過便宜,因此央企拿地的時候雖然“不算賬”,但是囤地的這本賬想必算得門兒清。特別是在一個連學校都有對應行政級別的國情里,行政級別大一級壓死人,央企的行政級別往往都要比所在地的監(jiān)管部門高出一頭,前者難免有些睥睨,而后者則難免有些忌器。我們知道,華潤集團是直屬于國資委的120家中央企業(yè)之一,按照人們一般的理解,怎么也是副部級企業(yè),而對其所囤土地進行過掛牌督辦的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只是個局級單位,難怪督辦的結果是不了了之。
去年9月,國土部、住建部曾聯(lián)合下文規(guī)定,對于因企業(yè)原因造成土地閑置一年以上的企業(yè),在結案和問題查處整改到位前,禁止競買人及其控股股東參加土地競買活動。這個文件的處罰力度不可謂不嚴厲,但是如果執(zhí)行得不到位,或者說執(zhí)行得松松垮垮,那么再嚴厲的政策法規(guī)對于囤地來說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比如華潤集團,可能就對于種種打擊囤地的“令箭”虛與委蛇,結果是,“囤地大戶”華潤盡管屢次被有關部門和媒體點名,但依然穩(wěn)坐釣魚臺,使得眾多處于觀望之中的大大小小的開發(fā)商也變得有恃無恐,覺得當前這輪打擊囤地的風暴不過如此。因此,著眼于樓市調控的市場預期,對于“囤地釘子戶”應該多用一些霹靂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