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吉林制藥(000545.SZ)公告稱,公司股票于當天恢復交易,公司、公司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承諾在股票恢復交易后3個月內將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至此,吉林制藥第五次重組以失敗告終。若公司2010年業(yè)績繼續(xù)虧損,戴上“*ST”帽子將為時不遠。
五度重組失敗
4月6日,吉林制藥刊登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暨股票復牌的公告稱,由于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票于2011年2月25日起停牌。在停牌期間,公司與有關方面就重大資產重組事宜進行深入的分析、論證,并積極推動該項工作。由于該事項比較復雜,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工作,為維護投資者利益,公司股票于4月6日恢復交易,公司、公司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承諾在股票恢復交易后3個月內將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復牌當日,吉林制藥股價開盤后一度跌至8.30元,距離跌停價8.20元僅一步之遙。旋即被資金拉起,收盤于8.66元,全天跌幅4.94%,換手率亦高達13.06%,資金出逃明顯。
自停牌以來,吉林制藥對于重組進展諱莫如深,絲毫沒有透露意向重組方的任何信息。上海一位業(yè)內人士對本報稱:“市場有傳言稱此次停牌,是河南中瑞投資有限公司有重組意向。該公司創(chuàng)立于2000年,投資涉及能源、房地產、化工三個領域。”
實際上,這已是吉林制藥近年來的第五次重組,無一例外全部失敗。
2007年9月,吉林制藥前第一大股東吉林金泉寶山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林金泉”),擬向龍口礦業(yè)出售其所持有的吉林制藥股份,但兩個月后就宣告重組失敗。隨即吉林制藥又公布了與深圳富通地產集團的新一輪重組事宜,但一個月后又宣告失敗。半年后,該公司又匆忙推出與青海濱地鉀肥集團的第三次重組,此次重組由于濱地鉀肥的估值原因,遭受市場普遍質疑,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此前,吉林制藥實際控制人張守斌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透露,龍口礦業(yè)的失敗是因為該公司事先沒有跟山東省國資委打招呼,不符合流程;富通重組因為對方認為地產行業(yè)開始不好而放棄;青海濱地鉀肥重組失敗原因是媒體質疑導致審批障礙。
2010年4月的第四次重組,是吉林制藥走得最遠的一次。公司第一大股東吉林金泉將其持有的3036.25萬股轉讓給廣州無線電集團,變更后廣州無線電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同時公布重組預案,擬將現有全部資產、負債及相關業(yè)務整體出售給吉林金泉寶山藥業(yè)集團,同時通過定向增發(fā),購買廣州無線電集團旗下廣電地產100%的股權。
然而該房地產借殼的方案剛一披露,監(jiān)管層就有地產調控的重拳出擊,導致重組卡殼。吉林制藥也只得于今年3月宣布向證監(jiān)會申請撤回重大資產重組申請,并計劃審議新的重組預案。
資金出逃
重組屢戰(zhàn)屢敗的背后,是吉林制藥越來越危險的業(yè)績。1月26日,吉林制藥刊登業(yè)績預告稱,預計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凈利潤為-2700萬元左右。虧損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yè)務產生部分虧損;報告期內公司計提了部分壞賬準備,產生部分資產減值損失。而在2009年,公司凈利潤虧損1564萬元。鑒于公司已連續(xù)兩年虧損,根據有關規(guī)定,吉林制藥將戴上“*ST”帽子。
“翻閱吉林制藥近年財報可知,公司主營業(yè)務的利潤都呈現虧損狀態(tài),估計一下子實現扭虧為盈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加快重組步伐,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暫停上市。”澤暉投資公司研究總監(jiān)楊建對本報稱。
雖然吉林制藥多次進行重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對此看好。從2008年起,該公司原第二大股東吉林省明日實業(yè)有限公司就開始了頻頻減持。吉林制藥股改后,明日實業(yè)共持有公司股份2122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13.41%。截至2008年11月,明日實業(yè)出售吉林制藥無限售條件股份791萬股;截至2009年12月,明日實業(yè)再次減持791萬股;去年6月25日到9月1日,明日實業(yè)累計減持公司173萬股;此后又減持341萬股。截至2010年10月15日,明日實業(yè)僅持有公司股份15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98%。
1.58億股的總股本,8元多的股價,吉林制藥看上去是一個頗為理想的殼資源。實際上,經過多次重組的折騰之后,這也成為了該公司的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