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廣州市新塘大潤發(fā)超市停車場前的一個保安亭發(fā)生格力空調爆炸事故,爆炸發(fā)生時有一位電工正在現場,爆炸致其受輕傷。

格力空調爆炸并非偶然,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09年以來,格力空調在重慶、廣東、河北等多個地方發(fā)生多起爆炸事件,并造成多人不同程度傷害。
據《齊魯網》報道,2010年7月11日,家住濟南王官莊的十區(qū)的尹大媽想買個空調,讓家里的老人小孩也涼快涼快,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空調買回來了,沒涼快成不說,還嚇出了一身的熱!格力空調安裝人員介紹,在試機的時間,空調突然爆炸了。據尹大媽介紹,當時嘣的一聲,就爆了,滿屋里都是煙,看不見了,嗆得她不?人,后來都吐了。尹大媽想不明白了,這剛買的新機咋會出現如此可怕的事情呢?格力空調安裝人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是質量問題還是施工的問題,但是他認為自己是正常工作。尹大媽趕緊聯系了這家空調的銷售商,格力空調銷售商介紹,這是由于氟利昂泄露造成的,這氟利昂是沒毒的。經過雙方協調,最后這位銷售商答應給尹大媽換臺新機,另外再賠償1500塊錢了事。
2010年6月29日,重慶電視臺新聞頻道報道,重慶一名維修工人肖師傅在室外維修格力空調的時候,空調突然發(fā)生爆炸,造成肖師傅燒傷住院,F場散落一地的全是空調支離破碎后的殘骸,維修公司負責人何先生表示,估計是壓縮機發(fā)生爆炸引起的,他修了十多年空調都沒有遇見過這種意外事故。
2009年6月2日,據《河源晚報》報道,河源市一冷氣行兩名維修工到該廠樓頂對一臺12匹格力空調主機進行維修,3時15分許,現場發(fā)生爆炸,兩名維修工人被炸傷,所幸事發(fā)樓層樓頂,并無他人傷亡。

2009年大年初二的凌晨,家住河北滄州王小姐只聽窗外一聲巨響,接下來看到的情景令王小姐一家都嚇呆了:屋內一片狼籍,玻璃碎了一地,紗窗也被震離窗戶飛在床上。王小姐立刻沖到窗前,發(fā)現原來是窗外格力空調外機爆炸了。
以上事件只是媒體曝光出來的格力空調“爆炸”個案,是否還有許多沒有批露而私了的“爆炸案”呢?空調爆炸事件頻發(fā),格力出具的理由常常是維修工或者用戶操作不當,事故責任也變成某個人而不是企業(yè)來承擔。
然而,空調是家電電器產品,并不是“定時炸彈”,發(fā)生爆炸肯定是不應該的,更不能把維修工和用戶使用不當作為空調發(fā)生爆炸的“替罪羊”。維修工是培訓才上崗的專業(yè)人士,如果廠商家的專業(yè)人士都存在操作不當的情況而導致空調發(fā)生爆炸,那么對非專業(yè)人士的用戶,按格力的說法,用戶操作不當的情況會比維修工更為普遍,也就是更容易導致空調發(fā)生爆炸。目前格力空調在全球有1.5億用戶,可以肯定的是絕非個個都是空調專家,都能保證不會“使用不當”。如此一來,誰還敢買格力空調呢?
3月29日“格力空調突發(fā)爆炸事故”經新聞媒體報道后,引起各方廣泛關注,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于31日晚間發(fā)表聲明稱:媒體關注的“廣州格力空調爆炸”一事,經專家現場調查,初步判定系人為原因,不排除人為蓄意破壞。格力方面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這也不排除是一起競爭對手策劃的蓄意陷害格力的事件。
然而,有觀點認為,既然是格力空調發(fā)生爆炸,那么,格力就應該承擔責任。爆炸事件頻發(fā),或許格力應該趁機進行反思,而不是將責任推給維修工或者競爭對手蓄意破壞。格力不能僅靠代言人成龍“掌握核心科技”的廣告宣傳和掌門人董明珠炮轟競爭對手等營銷手段,而更應該回歸格力曾經大肆宣揚的“工業(yè)精神”,扎扎實實地做好產品品質管理,這樣才能為企業(yè)本身和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獲得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