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能不能順利扭虧?自2008年便開始的重組能否在2011年度取得突破性進展?如何破解困局?……這都是2011年度*ST通萄要思考的問題。
大股東無心經營
從2010年報披露信息來看,*ST通萄前十名股東持股比例都十分“單薄”,第一大股東新華聯(lián)控股有限公司持股總數(shù)約為1010萬股,僅占總股本的7.21%,而第二大股東通化東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則僅持有300萬股,占總股本的2.14%,而前十大股東加起來,持股比例僅占總股本的16.05%。
*ST通萄連年虧損,但是從第一大股東新華聯(lián)控股有限公司的官網上公布的消息可以看出,礦業(yè)與化工是其關注的重頭。做為第一大股東,在過去的數(shù)年里卻連續(xù)減持。
2007年4月,在700萬解禁流通股上市不到一個月,新華聯(lián)便連同通化東寶將其迅速減持,而在2009年8月,*ST通萄開始與通恒國際商討資產重組事宜,借此時機,兩大股東又大筆減持。公開資料顯示,從2009年9月到現(xiàn)在,新華聯(lián)共減持公司股票十次,累計減持1000多萬股。
“公司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低造成了股權分散的局面,不利于大股東支持公司做大做強。大股東新華聯(lián)控股因為對上市公司控股比例較低,不愿意投入更多資金,而是投入到諸如礦業(yè)之類,未來公司前景還看重組。”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師景小勇對《證券日報》分析。
重組是唯一出路?
“目前看來,公司規(guī)模很小,資金缺乏,很難具備靠自己生存的能力。如果2011年年報還呈虧損狀態(tài),不排除有暫停上市的可能性。”景小勇說。
從營業(yè)狀況來看,*ST通萄2010年度營業(yè)收入約為8288萬元,而2009年度則只有約6889萬元;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約為負2284萬,相較上年的負3764成略有好轉,雖然營業(yè)收入比上年略增,但是總的來看,景小勇認為,公司想靠自己想走上正軌依舊有很大難度。
3月9日,公司公告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議公告,擬向商務部申請戰(zhàn)略投資批復延期。根據2009年8月簽署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與通恒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之發(fā)行股份收購資產協(xié)議》及相關補充協(xié)議顯示,通恒國際擬通過認購由*ST通萄向通恒國際非公開發(fā)行的人民幣普通股的方式對*ST通萄進行戰(zhàn)略投資。這的確是利用上市公司資格擺脫經營困境的一種措施,如果成功可能會扭虧,但具體情況還要看整合的結果。
“由于公司股本較小,大股東控股較低,很適合作為殼被借殼上市,而且,如果公司較好,可能會被較低成本收購。”景小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