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模式降低了生意門檻,幫助Temu迅速搶奪市場。然而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遇到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不同,隨著Temu開拓更多的新市場,其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更加復雜。

圖源:億邦動力
此時,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本地化策略,是Temu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這意味著靈活性和自主性更強的半托管模式,更適合當前Temu的需求。
相比全托管模式,半托管模式允許商家負責國內和海外倉儲,以及國際物流,退換貨自主權也歸還商家。
這樣一來,擁有海外倉庫的商家負責承擔物流履約環(huán)節(jié),反之Temu依托商家海外倉庫的條件,實現(xiàn)本地安排發(fā)貨、處理退換貨以及售后服務,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據悉,去年3月份,Temu就先在美國站點啟動半托管模式,并在當月月底擴展至歐洲各大站點。至此,Temu改變了以往的全托管模式,將大部分重心轉移到半托管。
去年11月份,據晚點LatePost透露,擴大商家供給是Temu半托管過去大半年最重要的事,其中重點擴展兩類商家,包括亞馬遜上的中國賣家和國內的產業(yè)帶商家。值得一提的是,為擴大半托管商家數(shù)量,過去十個月Temu前后派出多位一二級主管帶隊,成立多個招商小組,不分類目、不限品類競爭招商,同年9月,Temu甚至將半托管的招商團隊從廣州搬到亞馬遜全球商家數(shù)量最多的深圳。
與此同時,Temu還瘋狂搶奪亞馬遜賣家。據晚點LatePost從接近亞馬遜的人士獲悉,Temu招商團隊已經至少聯(lián)系亞馬遜上約一半的中國商家,他們會反復爭奪同一商家,有的商家甚至被七八名Temu員工同時聯(lián)系。
從Temu近期的動作看,或許可以歸結為:擴大商家數(shù)量、實施本地化運營以及提高物流履約能力。
就在半個月前,Temu宣布開始接納日本賣家入駐,進一步推進本地化運營。據相關消息稱,初期,Temu將允許在日本擁有庫存的商家入駐,且采用邀請制。
本質上,這一策略目的在于豐富平臺商品種類,并縮短物流配送時間,從而提高Temu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據悉,Temu正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16個核心市場招募本地賣家并建立本地履約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Temu電商平臺還推出了預售功能,旨在幫助賣家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庫存管理效率。目前,該功能僅面向中國大陸或中國香港的企業(yè)店鋪開放。
一路狂飆的Temu,正在悄悄謀劃如何進一步搶占市場先機。
03
東南亞市場,Temu的一場硬仗
自上線以來,Temu的商業(yè)版圖已從歐美、亞洲擴展至東南亞市場,其全球化擴張速度之迅猛令人矚目。
2023年8月,Temu正式進軍東南亞,首站為菲律賓,緊接著又開設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站點。隨后Temu沒有了進一步動作,直到一年后的2024年7月末,Temu才再次將東南亞業(yè)務擴張至泰國、越南、文菜三個市場。
出乎意料的是,東南亞這一仗的進展并沒有像在其他市場那樣暢通無阻,反而屢屢碰壁。
一方面,東南亞國家監(jiān)管政策更加嚴格。目前,東南亞國家越來越重視跨境電商對本國經濟、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的影響,可以預見,Temu的東南亞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另一方面,Temu在東南亞的競爭壓力不容小覷。在Temu進入市場之前,Shopee、Lazada、TikTok、SHEIN等跨境電商品牌以及當?shù)仉娚唐脚_已經占據了市場份額,形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市場局面,Temu想要從中分羹并不容易。
但目前來看,Temu在東南亞的市場占有率雖然有限,但只要它繼續(xù)留在牌桌上,就必將攪動行業(yè)格局,打破現(xiàn)有平衡。
總之,Temu的存在,就像是一顆不可預測的棋子,隨時可能改變整個東南亞電商戰(zhàn)局的走勢。
來源:電商派Pro 木易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