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現在的市場環(huán)境,低客單價的拼多多反而拿到了最好的成績單。
三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當季營收355.04億元,同比增長65%;歸母凈利潤105.89億元,同比增長546%。
除了抖音、快手以外,在京東、淘寶、拼多多三巨頭中,只有拼多多還保持著高速增長。

此外,相比拼多多,京東海外業(yè)務的表現也不如人意。
去年9月,拼多多海外版Temu正式上線。上線后,Temu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并多次登頂美國購物軟件下載榜首,直逼老牌跨境電商SHEIN和亞馬遜。
近日,再次推出一分鐘燒一億的廣告,拼多多在海外市場也殺瘋了。
相反,近幾個月,京東海外業(yè)務卻一再傳出收縮戰(zhàn)場的消息。估計劉強東也沒想到,海外再造一個京東的難度這么大。
拼多多崛起后,京東在下沉市場也有過嘗試。京喜等新業(yè)務一度成為京東新用戶的主要增長來源,不過卻沒有抗住壓力。
既然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不買單,京東只能把目光再次聚集到現有的客群上。
既要滿足中高端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又要捍衛(wèi)低價心智,百億補貼便成了京東的方向之一。
當越來越多人買手機、電腦、家電等大額產品時,第一選擇成了拼多多,京東的零售初心開始回歸。
與此同時,京東全面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百億補貼會是京東的好出路嗎?
站在全局的角度,百億補貼大概率只是一個開始。作為京東強調“低價心智”后的第一個大動作,百億補貼不一定是京東的好故事。
長久以來,效率和品質是大部分消費者選擇京東的重要原因。物流和自營的高成本決定了京東不能和拼多多硬拼到底。
雖然從財報來看,京東的收入很穩(wěn)健,但是其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降本增效。
一方面,京東砍掉了大量不賺錢的邊緣業(yè)務,另一方面京東零售和京東物流一直在提高組織效率。
策略收縮之下,京東愿意投入多少資源給百億補貼難以判定。但如果只是淺嘗輒止,也談不上拿回低價心智。
除了成本問題,基于大量的白牌商家,拼多多遵循賽馬機制,這是模式上帶來的優(yōu)勢。京東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看到成效。

(圖源:洞見數據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底上線的淘寶新版本,也加入了“百億補貼”。聚劃算百億補貼被阿里巴巴看作2020年淘系的重點業(yè)務。去年,快手也學習了拼多多的“砍一刀”玩法。
參照以往的“抄作業(yè)者”,市場暫時沒有出現關鍵性的變化。
與京東相比,拼多多最大的不足是沒有自己的物流團隊,難免會受到掣肘。歸根結底,差異化競爭才是京東最大的突破口。
當年,京東能夠憑借物流和服務,沖出淘寶的包圍圈。又為什么不可以在這個越來越強調消費升級的時代,重新拿回主動權呢?
守好低價心智之外,京東還有更重要的“初心”不能丟。
來源:電商報Pro 月涯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