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某媒體的一篇名為《做減法,盒馬“半包”大海鮮》的文章,引來市場熱議。文章以盒馬與某海鮮供應商合作為例,并以知情人的觀點,得出了盒馬開始在大海鮮業(yè)務上做減法,將逐步不自己做那些更高檔的、低頻的大海鮮業(yè)務的結論。
對此,盒馬全國水產采購負責人陳華,于當天就該文在朋友圈發(fā)表評論稱,知情人士知道的比自己還多,但大部分內容都是瞎扯淡。同時陳華還透露,盒馬最近在做幾件大事,給盒馬的海鮮水產做全品動態(tài)溯源,從源頭把控商品品質。

就做減法一事與盒馬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溝通。對方表示,盒馬的大海鮮仍然是核心自營業(yè)務,不存在所謂的“外包”一說,也只有從源頭到餐桌自己掌握全鏈路,才能實現動態(tài)溯源。
今日,盒馬方面也在其官方公眾號“盒馬布告欄”中發(fā)文《盒馬給大海鮮做加法》,談及為了讓大家吃的更安心、放心,過去半個月,公司對大海鮮展開了一項動態(tài)溯源計劃。
據悉,該項計劃已經完成,盒馬對平臺上,包括三文魚、進口海鮮、國內活鮮(魚蝦蟹貝)、冰鮮、凍海鮮等,總共 768個商品,都進行了動態(tài)溯源的“加法”操作,并在APP的商品頁面添加了說明。
所謂的動態(tài)溯源,按盒馬方面的說法,就是實時追蹤和查看,和靜態(tài)溯源相比,顆粒度更細,細到可以回溯商品當時的運輸車輛車牌、溫度,幾點幾分捕撈……可以想象為,能夠“回看”一只梭子蟹跋山涉水來到你面前所經歷的每一步。
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省市地區(qū)出現了進口海鮮產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情況,一度令消費者對進口生鮮消費充滿擔憂。
據了解,為消除市場顧慮,盒馬針對進口產品,需要上游合作伙伴提供及上傳30天內有效期的【核酸檢測報告】、【報關單】、【CIQ檢疫證書】;針對國內產品,需要上游合作伙伴業(yè)提供及上傳7天內有效期的【核酸檢測報告】和【藥殘快檢報告】。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疫情影響或帶來行業(yè)集中度的提升,在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時期,能在產品源頭、運輸過程等全供應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把關的企業(yè),顯然將更受消費者青睞。(來源:新浪財經)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盒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