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如今在美國已經(jīng)十分普遍,漢堡王、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巨頭都相繼將人造肉引入到餐廳里,但對于人造肉公司來說,有限的產(chǎn)能仍是目前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
但 3D 打印技術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能提高人造肉的量產(chǎn)效率,未來消費者甚至可以自己在家打印人造肉。明年在歐洲一些的餐廳里,就可能會出現(xiàn) 3D 打印的人造肉。
3D 打印肉的過程其實就和一般的打印機類似,首先需要一臺人造肉 3D 打印機,然后就是構成某類人造肉材料組成的「生物墨水」,無論是由植物蛋白合成還是由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人造肉,都可以打印出來。
以色列初創(chuàng)公司 Jet Eat 計劃在明年推出 3D 打印的素肉牛排,其創(chuàng)始人 Eshchar Ben Shitrit 表示,他們的 3D 打印機和原料配方可以復制肉類的肌肉,脂肪,肌紅蛋白和結締組織等質(zhì)感。
另一家以色列食品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 Redefine Meat 在 9 月獲得了 600 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這將加快在其在推出 3D 打印人造肉計劃。
據(jù) Redefine Meat 介紹,的 3D 打印肉系統(tǒng)包括了 3D 打印機、3D 肉類建模系統(tǒng),以及植物合成肉的配方,在口感接近真肉的同時,還能實現(xiàn)低成本的大規(guī)模量產(chǎn)。
Redefine Meat 目前已經(jīng)在以色列小范圍地測試了這種人造肉,并計劃 2020 年初在歐洲多家餐廳中推出,但價格暫時還比傳統(tǒng)肉類貴不少,每公斤要 28 英鎊(約合 250 人民幣),但 Redefine Meat 相信最終 3D 打印肉會比傳統(tǒng)肉類要便宜。
Redefine Meat 最終的目的不是直接出售這種人造肉,而是出售 3D 打印設備的和原材料,目前 Redefine Meat 已經(jīng)和歐洲一些屠宰場和餐廳建立了合作,其創(chuàng)始人 Eshchar Ben-Shitrit 表示: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開發(fā)一款新的食品,而是推出能開發(fā)制造,以及批量生產(chǎn)仿肉產(chǎn)品的新技術。
3D 打印肉類市場方興未艾,像 Redefine Meat 這樣的初創(chuàng)公司還有不少。西班牙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 Novameat 也計劃明年在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的餐廳中推出自己的 3D 打印人造肉 ,并在 一到兩年后向個人消費者出售。
Novameat 打印的原料是由大米、豌豆、海藻等植物蛋白合成的紅色糊狀物,將膠囊咖啡一樣裝入機器就能自動打印,已經(jīng)成功通過 3D 打印制造出人造肉牛排和雞胸肉,豬肉、羊肉和鮭魚等人造肉也即將推出。
除了植物蛋白合成的人造肉,上個月以色列食品技術公司 Aleph Farms 還在國際空間站通過 3D 生物打印機,制造出以奶牛肌肉細胞為原材料的的人造牛肉,未來有望給宇航員提供漢堡等肉類食品。
在這個新興領域,相關技術的發(fā)展也很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魯賓斯基教授在其主導的肉類 3D 打印項目 RS3Dprint 上 ,發(fā)明了低溫石墨印刷術和冷光刻法兩項專利,可以避免肉類材料腐敗,并生產(chǎn)所有纖維沿同一方向以形成連續(xù)的肉塊,這讓 3D 人造肉的商業(yè)化更進一步。
隨著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等人造肉公司在市場上的成功,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接受人造肉,而 3D 打印技術有望通過降低人造肉價格和提高產(chǎn)能,進一步釋放人造肉的需求。
早在 2014 年李嘉誠旗下的風投公司就對 3D 打印肉類公司 Meadow Inc 投資了 1000 萬美元,在人造肉成為當下新的飲食潮流之后,這類 3D 打印公司或許會得到更多資本青睞,繼續(xù)將人造肉推向新的風口。
(來源:“愛范兒”App 作者 李超凡)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人造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