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美國的商店太多了,所以關店數量一年比一年高?
才到4月中旬,美國零售商就宣布將關閉5,994家商店。根據全球營銷研究公司Coresight Research最近的一份報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去年的5,864關店數量。
零售業(yè)正在進行一場爭先恐后的破產運動,就連大型連鎖店也開始大舉關閉業(yè)績表現(xiàn)欠佳的商店。這導致今年商店關閉數量的陡增。
據報道,Payless,Gymboree,Charlotte Russe和Shopko都已申請破產,并將關閉3,720家商店。Payless占了其中一大部分,它在2月份申請破產,當時稱它將在美國關閉2,100家商店。
廉價鞋類零售商Payless擁有2,590家商店,這些商店正在進行清算銷售。一些商店在3月關閉,該公司表示其他商店將在5月關閉。有些地方的開店時間比預期的要長,但也會在6月份關閉。
其他零售商,如Family Dollar、GNC、Walgreens(WBA)、Signet Jewelers(SIG)、維多利亞的秘密和JCPenney(JCP),都在苦苦掙扎,并且正在縮減門店規(guī)模以節(jié)省資金。
今年,維密計劃關閉北美地區(qū)的53家門店,高于以往每年15家門店的規(guī)模。但該連鎖店仍將擁有900多家門店。
許多零售商一直在撤出利潤最低的購物中心。Gap最近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關閉230家門店,主要是在租約到期后,該公司試圖平衡其在線、直銷店和常規(guī)銷售。
Family Dollar今年將關閉359家門店,而購物中心主力Kay、Jared和Zales的母公司Signet Jewelers將關閉159家門店。
即使是像Target(TGT)和沃爾瑪這樣蒸蒸日上的零售商也在悄悄地關閉一些門店,不過這些公司同時也開設了一些店。 Nordstrom(JWN)、Kohl's(KSS)和梅西等百貨公司各自關閉了幾家門店。
在2018年,Coresight跟蹤了5,528家門店的關閉,其中包括玩具反斗城的所有門店,以及數百家Mattress Firm門店,Kmart和西爾斯以及Brookstone剩余的商場門店。
Coresight表示2017年是關店數量創(chuàng)紀錄的一年,高達8,139家。這包括早期的Payless關店,整個HHGregg電子和設備連鎖店,以及數百家西爾斯和Kmart商店。
房地產數據公司CoStar Group的高級顧問德魯·邁爾斯(Drew Myers)表示,從歷史上看,今年第一季度是宣布關閉門店數量最多的一個季度。
邁爾斯表示,從房地產的角度來看,建筑面積是衡量零售市場健康狀況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如果將建筑面積考慮在內,2018年是關店面積最大的一年,受影響的零售面積達1.55億平方英尺。
他說:“想想2018年,宣布關停的門店中,約75%來自西爾斯百貨、Kmart、玩具反斗城和 (Bon Ton)。”
CoStar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頭九個星期,已經宣布關閉3000萬平方英尺,與2018年的情況相差甚遠。邁爾斯說,到目前為止,今年關閉的大賣場數量有所減少,受影響的小連鎖店數量有所增加。
互聯(lián)網沖擊?
在過去的十年里,美國人的購物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亞馬遜和在線購物、快遞服務以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的崛起,讓消費者在購物方式和地點上有了前所未有的選擇。
這種轉變也助長了西爾斯、JC Penney、Payless、David 's bride等曾經繁榮一時的連鎖零售商的衰落。這些零售商一直在努力發(fā)展,以迎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比如試圖改造店面或引入其他新功能,以增加實體店的客流量,但這些努力的結果喜憂參半,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地卷入關店浪潮中。
作為Great American Group的執(zhí)行副總裁,瑞安馬爾庫里(Ryan Mulcunry)近20年來一直在觀察零售業(yè)的繁榮與蕭條。Great American Group是一家?guī)椭逅慵磳㈥P閉的商店里的商品、衣架和人體模特的公司。
像他這樣的公司近年來一直很忙,但最近卻少了一件事。“在其他所有的周期中,包括2008年,很多人會來買貨架、圓形貨架等等。”馬爾庫里說。“他們會把所有的東西都買下來儲存起來,等到有人想重新開張時再賣給他們。現(xiàn)在,那些人已經走了。”
他補充道:“人們認為,從實體店的角度看,零售業(yè)不會再次增長。”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企業(yè)一直在談論零售領域的緊縮,但隨后你就會看到Payless的關閉。” Coresight的高級分析師約翰默瑟(John Mercer)表示,“現(xiàn)在有太多的選擇,并沒有太多折衷選擇。”
默瑟補充說,幸存下來的商店往往會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體驗,并更好地補充網上購物的選擇。
“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如何在網上銷售東西。”馬爾庫里說。Great American一直在探索通過公司網站、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廣告,以及亞馬遜上的優(yōu)惠來實現(xiàn)銷售最大化的方法。
“這實際上不是經濟衰退導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管理層推動的變化——而是人們購買方式的變化。”馬爾庫里說。“零售業(yè)并未消亡。它只是在變化,所以我們是這種變化的一部分。”
隨著網上購物取代實體店購物,未來幾年可能還會有數千家商店關門。
Coresight Research首席執(zhí)行官Deborah Weinswig表示,“大量商店關閉可能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而瑞銀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估計,目前在線銷售占零售額的16%左右,但到2026年它們將上升至25%。
據瑞銀估計,這可能迫使多達75,000家商店在2026年前關閉,其中包括20,000多家服裝店和約10,000家消費電子商店。隨著網上購物迅速增長,成千上萬的家居用品和體育用品商店也將被迫關閉。
不過,一些零售商也在新開門店。 Coresight報告指出,今年零售商已宣布將開設2,641家商店。特別是折扣店增長喜人:Dollar General宣布今年將開設975家門店。這一領域目前受到電子商務的威脅較小。
與此同時,像Ollie的廉價折扣店和Five Below(FIVE)這樣的古怪折扣連鎖店正在擴張。 折扣雜貨店Aldi和Lidl還計劃在美國開設數百家商店,以吸引那些購買廉價雜貨的顧客。
贏家與輸家
在這個被稱為“零售業(yè)末日”的“魔咒”中,如今零售商中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兩者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
輸家往往位于封閉的購物中心,這些購物中心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零售業(yè)的中心,但現(xiàn)在它們的聲望已被贏家青睞的戶外廣場所取代。
為了與亞馬遜為期兩天的“Prime delivery pledge”競爭,沃爾瑪、Target和百思買在商店里騰出了空間,來完成在線訂單并發(fā)貨。
贏家還在打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以擴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Target和沃爾瑪一直專注于建立自己的食品雜貨部門,把自己的商店變成一個一站式購物目的地。他們還增加了食品雜貨配送和路邊提貨項目。
輸家也有一些相似之處:它們通常位于購物中心,通常為華爾街對沖基金所有,創(chuàng)新速度不夠快,無法與亞馬遜競爭。
零售顧問Phibbs表示:“它們沒有跟上潮流,而是大幅打折商品,或者追逐對沖基金的美元。”“其實客戶已經告訴它們,它們的零售理念正在失敗。而對沖基金的錢只是把它掩藏起來,不讓公眾看到。”
Charlotte Russe和Things Remembered等室內購物中心商店已被美國購物中心的衰落拖累。美國購物中心的客流量大幅減少,加劇了實體店已經面臨的問題。
消費者已經不再喜歡封閉的商場,而更喜歡戶外零售廣場——如果他們真的在實體店購物的話。如果亞馬遜不是陷入困境的零售商的徹底顛覆者,那它就是封死棺材上的最后一顆釘子。電子商務巨頭可以在網上提供更便宜、更快、更方便的服務,而虧損的門店卻沒有提供任何服務。
消費者的愿望正在轉變。這意味著零售商也需要改變。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就有可能變得無關緊要,就像我們在維多利亞的秘密、Gap和西爾斯等品牌中看到的那樣。這些零售商曾經處于零售業(yè)的食品鏈頂端,但它們變得太安逸了,失去了核心顧客。
以下是10家苦苦掙扎的零售商,還有3家成功地扭轉了實體零售業(yè)的可怕趨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美國零售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