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餐飲新零售的風頭一時無兩。到了今年,餐飲新零售卻頻頻遇冷,諸多項目或夭折、或轉型、或調整,許多產(chǎn)品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唱衰之聲漸漸興起……
餐飲新零售還能不能做?怎么做?有哪些坑千萬不能踩?內參君統(tǒng)計并探訪了70家餐飲品牌的零售業(yè)務現(xiàn)狀,且來一看究竟。
為了客觀反映“餐飲新零售”的經(jīng)營狀況,內參君選擇了一線城市的5座標桿商業(yè)體:西單大悅城、朝陽大悅城、長楹天街購物中心、悠唐購物中心、國貿(mào)商場(高端購物中心)。
與此同時,內參君還整理了餐飲品牌在淘寶、京東等電商渠道,以及第三方渠道,比如盒馬鮮生、順豐優(yōu)選、7-11便利店等的經(jīng)營情況。
通過統(tǒng)計和探訪的70家品牌,內參君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品牌在各個銷售渠道都有鋪設,但效果呈兩極化分布。
早先起步的品牌,比如賣月餅的廣州酒家、賣粽子的五芳齋、賣火鍋底料和自熱小火鍋的老牌火鍋品牌、賣牛肉粉的霸蠻、賣水餃的船歌等,銷量依舊很好;
而在去年起步的餐飲品牌,銷售量普遍慘淡,甚至淘寶、京東的銷量為個位數(shù)。
在統(tǒng)計了70家餐飲品牌的“新零售”業(yè)務現(xiàn)狀后,內參君勸你這3個坑不要踩……
陳列坑:
產(chǎn)品不是擺在門店就夠了
內參君發(fā)現(xiàn),許多餐飲老板對“餐飲新零售”有一個共通的錯誤認知:門店找張桌子,把商品擺上就好,銷售基本靠門店的自然流量帶動。
實際上,只要是銷售商品,無論在超市、百貨還是在餐飲門店,都需要設計好陳列方式。
以朝陽大悅城的望湘園為例,雖然將辣醬等商品放在了顧客進門的位置,但是藏在臺子下面,光線也較暗,消費者很難看到;而且沒有標價,很容易被當做店鋪裝飾,更不要提購買了。
陳列商品和做一個好明檔一樣,聰明的商家知道把商品放在明顯的位置,還為此打上強烈的燈光,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力。
像霸蠻牛肉粉(伏牛堂)、小巴扎大盤雞(新疆菜)在門店,就將產(chǎn)品展示與店鋪裝修完全融合在一起。
而船歌魚水餃則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零售產(chǎn)品的角落,在冰柜里、取號的桌子上、明檔的上方、甚至明檔窄窄的邊上,都放了很多禮盒。
有些門店雖然給了不錯的展位,也標明了價格,但服務員卻不懂推銷,甚至柜臺都沒人,銷售效果也會打折扣,比如悠唐購物中心的小巴扎會員店、朝陽大悅城的越打星。

小巴扎有明亮的前臺,就是沒有一個人。
當內參君在小巴扎、越打星的柜臺站了5分鐘之后,一直沒有人來招待,直到喊了一句服務員,才得到回應。

越打星專門開辟的展示臺也是沒有一個人。
西貝莜面村則在門店專門設置了“零售經(jīng)理”,負責推銷會員和零售產(chǎn)品。不僅如此,內參君觀察過,一旦有顧客站在零售產(chǎn)品前,總會有人立馬上前介紹和推銷產(chǎn)品。
這也提醒了餐飲老板們,線下零售很重視細節(jié),尤其是推銷。
參考下成熟的零售商模式就好理解了。為什么大賣場門口總有一個人發(fā)小推車?為什么名創(chuàng)優(yōu)品會安排專人發(fā)籃子?為什么小飾品店要發(fā)托盤?為什么周末奶柜前站滿了推銷員?
產(chǎn)品坑:
同質化競爭已成死穴
在探店的過程中,內參君發(fā)現(xiàn),產(chǎn)品同質化是另外一個坑。
煮葉、因味茶、奈雪的茶、粵菜潮弄都推出了茶葉禮盒,而且?guī)缀踔鞔虻亩际亲钚乱患境霎a(chǎn)的春茶。
幾乎所有的咖啡品牌,尤其是精品咖啡品牌,都在門店賣著咖啡、咖啡豆、茶杯,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咖啡是掛耳、滴漏還是濃縮。
月餅、粽子等時令單品最受餐飲品牌喜愛。以去年的中秋節(jié)為例,星巴克、喜茶、奈雪、胡桃里、真功夫、西貝、眉州東坡、云海肴、桃園眷村等產(chǎn)品品牌都相應出了應景的月餅產(chǎn)品。

他們都在賣月餅。
但多家的月餅賣得不盡如人意,畢竟賣月餅上市的只有廣州酒家,而算得上全國聞名的粽子只有五芳齋。
再來看火鍋領域,自熱小火鍋、火鍋底料幾乎成了火鍋品牌必摻一腳的品類。包括呷哺呷哺、巴奴在內的火鍋品牌都在賣火鍋底料,只不過銷量有好有壞。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