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5,逃離德隆錯過統(tǒng)一
匯源要外嫁可口可樂震驚一時,引起了所謂民族品牌存亡的全民大討論。但其實外界不知道的是,不擅長做市場和營銷、不擅長精細化管理的朱新禮,此前多年都一直在為匯源尋覓合作對象。
1999年左右,果汁市場上已經巨頭林立,鮮橙多、每日C、農夫果園、酷兒……大名鼎鼎的德隆系先看上了匯源,是唐萬新親自打電話給朱新禮,邀請他到新疆看看番茄果園。
兩人見面相見恨晚,德隆的金融資本運作打動了朱新禮,2001年,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德隆出5.1億元,占股51%,匯源資產出資持股49%。朱新禮把大部分核心資產都壓上了,但果園藍圖畫完沒多久,德隆就把這兒當小金庫,動輒數(shù)千萬的借款,讓朱新禮心里一緊。
2003年,兩方股東開始較量,都想把對方擠出公司,關鍵看誰能拿出真金白銀。最終,朱新禮險勝,籌到2億元,加上早前的借款,在德隆大廈傾倒前贖身。
險些在德隆這兒吃虧的朱新禮,把合作對象范圍圈定為同行,也并不尋求絕對控股。2004年-2005年間,潛在對象就包括達能、統(tǒng)一、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當時,可口可樂在中國裝瓶廠合作伙伴、中糧集團的董事長寧高寧,還特別打電話給朱新禮說情。這是外界不知道的可口可樂和匯源第一次接觸,可惜沒有下文。
2005年,匯源公開招標尋求合作,臺灣的統(tǒng)一來了。
統(tǒng)一董事長高清愿寫了封親筆信給朱新禮,還附贈三本書。高清愿在臺灣政商界是大佬級人物,那時已經76歲,那三本書中一本是介紹統(tǒng)一通路和產品策略的,以及要如何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食品帝國。統(tǒng)一不只有飲品、方便面,還有龐大的零售系統(tǒng),7-11、星巴克、無印良品,以及百貨購物中心……這些恰恰是朱新禮不擅長的。
有匯源前管理層人士對騰訊新聞《棱鏡》這樣評價匯源,“過去由于(上游)資源有優(yōu)勢,在管理相對粗放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出品牌,做出全國(市場),這是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就是,董事長(朱新禮)浪費了很多資源和機會。當然也趕上運氣不太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不過這些局限性朱新禮都明白,“其實董事長也在自我反。赫娴牟簧瞄L做市場銷售,我懂的是農業(yè)、是如何布局好這些資源、把這些資源作為上市公司的基礎、最強力的保障。”
2005年3月,統(tǒng)一和匯源簽約組建合資公司。匯源以果汁業(yè)務資產入股,占95%,統(tǒng)一注資3030萬美元,占剩余5%。匯源借助統(tǒng)一在東南亞的營銷網絡外銷,外銷這點和之后匯源、可口可樂合作宗旨類似。
朱新禮沒想到的是,臺灣當局的政策成了攔路虎,臺灣企業(yè)在內地投資不能超過資本凈值的40%,統(tǒng)一這些年累計的投資,恰恰是在這個端口。簽約4個月以后,合作夭折。
2008-2009,被否決的交易案
統(tǒng)一之后,達能和華平來了,也正是這兩家,是日后可口可樂并購的重要推手。2006年7月,北京中國大飯店,達能高調宣布成為匯源果汁第二大股東。兩個月之后,匯源果汁向香港聯(lián)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2007年2月23日,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上市。僅僅16個月后,出售公司就提上日程。
和可口可樂簽約以后,朱新禮跟媒體半開玩笑:“如果商務部不批,那以后就讓可口可樂買不起了,50億美元咱也不賣了,100億美元都不賣,弄不好咱還把它收了呢。所以順其自然,不批我也感謝政府;批,我也樂觀其成。”
朱新禮說的婉轉,但是要知道可口可樂24億美元的收購價格,非常劃算。在2018年這輪停牌前,匯源果汁在港股的市值不過54億港元,這其中還包括了朱新禮后來注入的大筆上游資產。
2008年8月,《反壟斷法》才開始實施。匯源一頭撞上來了懵懂的商務部反壟斷局。2009年初,商務部外資管理司副司長林哲瑩說起了對這個案子的看法:收購可能面臨三個困難,第一,媒體過度炒作對商務部形成一定干擾;第二,仍需就該收購對匯源民族品牌的后期影響做評估;第三,需要從整個產業(yè)鍵康發(fā)展方面做評估。
在商務部批復結果出來以前,朱新禮已經感覺到不對勁兒。2009年3月5日,他曾表示,可口可樂董事會內部反對并購的聲音越來越多。3月18日,商務部正式否決這樁收購案,輿論嘩然。
商務部反壟斷局確實認真對待了這個案子,也調研了行業(yè)看法,包括匯源直接競爭對手的。
當然這是朱新禮后來才知道的事情。2009年8月,有臺灣同行求見朱新禮,跟朱新禮坦白:商務部曾經詢問他對收購案的意見,毫不猶豫,這位同行第一個跳出來強烈反對。
那天朱新禮有點兒生氣,“你是最大的壞蛋,人家都成人之美,你怎么落井下石?”“我就是反對,你們合作了,還有我的市場嗎?”
之后數(shù)年,朱新禮也在回味這個交易,“假設我在2008年,把匯源1/3的部分(匯源果汁)賣出去的話,(剩下的)匯源果業(yè)、匯源農業(yè),加上匯源鮮果、匯源果酒……我現(xiàn)在早是千億級公司了。”
實際上最近10年,類似的經營者集中申請的審查,絕大多數(shù)商務部都批準了,極少部分是附加限制性條件以后通過的。除了匯源這一案,商務部也只在2014年否決過一次馬士基、瑞士地中海航運、法國達飛三家航運企業(yè)設立航運聯(lián)盟P3網絡的計劃。包括今年7月備受矚目的高通并購恩智浦一案,承接了反壟斷職能的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也只是沒有在期限內批準通過,而不是否決。
時隔多年,在匯源內部,與可口可樂這段未盡的緣分也會被拿來開玩笑,“商務部也反思了很多回了吧?后來我們去找商務部去審批什么東西,都是一路綠燈,可能因為覺得之前虧欠很多吧。”2014年,商務部反壟斷局還曾組織30名黨員到匯源進行“實習日”。
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下一個健力寶?國民飲料匯源果汁現(xiàn)退市危機
匯源果汁涉42億違規(guī)關聯(lián)貸款 負債百億面臨退市危機
匯源果汁發(fā)展穩(wěn)健,助力食品業(yè)消費升級
匯源果汁面臨退市危機:115億債務壓頂
匯源果汁超110億債務壓頂 果汁大王朱新禮錯過了什么
搜索更多: 匯源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