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慮到商場周邊大多為老小區(qū),所住居民也以中老年為主,新江廈重新調整定位,走細分市場,目標客群從原來的“老少通吃”,涵蓋各年齡段,調整為中老年客群。這一次定位調整使得新江廈商城一度“回血”。
但隨著零售商業(yè)模式的變革帶來消費習慣和需求的變遷,以及一橋之隔寧波第二百貨對中老年市場的深耕帶來的同質競爭,新江廈商城最終還是決定在此次調整中,正式放棄百貨業(yè)態(tài)。
據了解,新江廈商城在6月初正式閉店后,目前包括整個商場1-3層,以及4-5層都已經開始進行整體規(guī)劃、設計和裝修。未來將保留部分商戶和配套。調整后的新江廈商城最快將于今年年底重新開業(yè)。

單店年均5億銷售額的90年代
那也是中山東路的最好時光
對于新江廈商城,大部分寧波人都是有記憶歸屬的。這家成立于1993年的傳統(tǒng)百貨,在整個90年代,在中山東路這條“浙東第一街”上,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1993年底,經營面積1.15萬平方米的寧波新江廈商城出現在江廈橋東側。新江廈的出現標志著中山東路商業(yè)街自此跨過了奉化江,也結束了老江東沒有大型百貨商場的歷史。在90年代這個屬于單體百貨的黃金時期,新江廈商城也曾一度輝煌。
“當時,寧波百貨業(yè)有四大天王,分別是華聯商廈、寧波第二百貨、新江廈商城、長發(fā)商廈。無論是銷售額、坪效、還是客流量,當年的新江廈商城都是名列前矛的。1997年-2000年,是新江廈商城最輝煌的幾年。單店的年均銷售額達到5億元,利潤有8000多萬,這在當時的消費背景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據了。”利時集團企劃總監(jiān)杜錫平坦言。
與寧波大部分傳統(tǒng)百貨的遭遇類似,新江廈商城真正意義上的“舉步維艱”始于2009年前后,“當時,一方面電商規(guī)模越來越成熟,已經對實體百貨形成了實質性的沖擊;另一方面天一廣場、萬達廣場等購物綜合體也大幅度分流了原先單體百貨的客流;再者單體百貨同質化經營。”
“從2012年以后,新江廈商城的盈利情況每況愈下,到近三年,整個商場只能勉強保持盈虧平衡。而這還是建立在我們自持地產的基礎上,如果要額外繳納租金的話,那這幾年實際上都是虧損的。”杜錫平坦言。
對此,市商務委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尹秋平認為,目前實體商業(yè)已經進入重點關注消費者本身的時期,以“購物”為導向的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人們對體驗、休閑和社交的需求,實體商業(yè)想要實現突破,必須改變直接銷售產品為主導的傳統(tǒng)。
(來源:寧波晚報 記者史娓超)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新江廈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