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7年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上市,市值高達670億港元的百麗國際(又稱:百麗),在上市后瘋狂擴張,市值一度超過千億港元并成為中國鞋王。然而,在遇到電商沖擊和消費者個性化消費理念的改變等等變故之下,百麗業(yè)績不斷下滑,自此走下“鞋王”的神壇。
值得注意的是,自有媒體傳出“鼎暉正與百麗管理層研究把百麗私有化”的消息后,百麗披露的“將公布根據(jù)收購及合并守則、屬于股價敏感的公告”讓市場猜測紛紛。更有媒體估算,以百麗在復活節(jié)長假期收市價5.27港元/股計算,目前市值約442億港元。
在媒體猜測百麗會否以57億美元“賤賣”的時候,百麗的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并沒有發(fā)布會以57億美元賣出的公告”。當記者詢問百麗將被賣的消息是否屬實時,該百麗人士表示“拒絕回答”。
百麗“賤賣”猜測?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鼎輝投資正在與百麗國際的管理層一起研究潛在的收購交易,交易金額可能會達到57億美元,折合442億港元。
有消息人士透露,鼎暉投資正與百麗管理層溝通研究百麗私有化一事,最快本周公布。百麗披露,將公布根據(jù)收購及合并守則、屬于股價敏感的公告。
對于上述媒體對百麗的德意志發(fā)表報告分析,“估計百麗會有數(shù)個可能的行動,包括私有化,以便重組公司架構,或是引入有網(wǎng)上銷售經驗的策略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鼎暉投資與百麗國際曾是合作伙伴。2013年,鼎暉投資曾與百麗國際合作收購了日本服裝零售商Baroque Japan巴羅克。
鞋業(yè)收入預警下滑
據(jù)百麗最新業(yè)績預告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公司去年純利將減少約15%至25%,公司稱,主要因鞋類銷售疲軟所致,第四季度鞋類同店銷售下降6.2%。
面對電商的沖擊和消費觀念的改變,百麗也在思考如何轉變。2011年7月份成立的優(yōu)購網(wǎng),一度被認為是垂直B2C典范。但是,長期以來百麗的電商平臺只是用來清理過季款,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功能。
事實上,百麗要面臨的轉型不僅僅是電商業(yè)務,同時還要面臨消費者個性消費的轉變。
對于昔日“鞋王”百麗面臨的困境,歐睿國際的服裝鞋類分析師Bernadette Kissane表示,運動服裝在2016年的市場價值約為780億美元,是未來實現(xiàn)增長的關鍵因素。從百麗去年中期報道也可以看到,百麗運動、服飾業(yè)務收入增長了14.9%,收入占比達到了56.0%,與此對應,鞋類業(yè)務收入占比則下降到了44.0%。
在百麗試圖通過轉型自救的同時,國泰君安香港則依舊不看好公司的鞋類業(yè)務,其發(fā)表研報稱,在未來幾年,中國的鞋類行業(yè)或將迎來“更冷的寒冬”,預期在2017財年至2019財年百麗國際的鞋類業(yè)務仍將繼續(xù)惡化。(來源: 證券日報)
鞋王百麗遲暮:市值10年縮水36% 老店業(yè)績拋物線下墜 鞋王百麗遲暮:市值縮水36% 業(yè)績拋物線式下墜 鞋王百麗遲暮:市值10年縮水36% 老店業(yè)績拋物線式下墜 個性消費時代 百麗的無奈:不轉型就會慢慢死去 百麗國際業(yè)績不振要賣身作價442億港元 市值曾達千億 搜索更多: 百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