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正在進一步擴展單品牌店渠道對旗下品牌的輻射范圍。近日,愛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蘭芝的北京首家品牌形象概念旗艦店正式入駐北京apm。這一占地139平方米的概念店也是蘭芝在中國市場目前面積最大的旗艦店。
據了解,與專柜相比,蘭芝概念旗艦店內特別設立專屬的Beauty Class(美麗課堂)區(qū)域,Beauty Class是蘭芝針對會員開設的周期性活動,設有品牌介紹、新品分享以及流行妝容教程等顧客服務。區(qū)域中,蘭芝還將為VIP顧客提供預約下午茶服務。在產品上,蘭芝單品牌店還推出了獨家限定旗艦店鋪銷售的產品,在產品包裝設計上更富個性。
與旗下品牌ETUDE HOUSE(伊蒂之屋)、innisfree(悅詩風吟)單品牌店遍地開花的狀態(tài)不同,蘭芝的單品牌店數量并不多。北京商報記者從愛茉莉太平洋相關負責人處獲悉,蘭芝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有8家旗艦店,分布于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蘭芝希望用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與體驗式服務,為顧客帶來愉悅舒暢的購物享受。”
作為愛茉莉旗下的老品牌,蘭芝一直以傳統的商超專柜為主要的經營渠道。此次在單品牌店上的發(fā)力,可以看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對這一渠道的越發(fā)重視。
在業(yè)內看來,單品牌店使得化妝品品牌不需要嚴重依賴于商超、商超專柜甚至電商渠道,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及消費者一線反饋信息,這是單品牌店一貫的發(fā)展優(yōu)勢。不過,因產品結構簡單,自身聚客能力不強,所以單品牌店一般選址在顧客群更為精準的百貨商場渠道。但從2011年開始,服裝業(yè)下滑,再加上線上渠道的沖擊,百貨渠道一蹶不振,這也給單品牌店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阻礙。
同時,隨著眾品牌紛紛在單品牌店上跑馬圈地,單品牌店本身這一概念已經不再是吸引消費者的第一原因,品牌想要形成差異化,還是要在產品上形成優(yōu)勢。
目前,不只愛茉莉太平洋,韓國品牌LG化學集團旗下的Thefaceshop菲詩小鋪、英國品牌The Body Shop等等,均紛紛以單品牌店的零售模式經營。在去年年末,只在百貨開店的巴黎歐萊雅則接連在上海、長沙、武漢三地開設三家精品店,雖然這較其他品牌布局單品牌店已大大落后,但也看出巴黎歐萊雅對單品店的信心。
此外,本土品牌近年在單品牌店上的開拓也不容小覷。林清軒、植物醫(yī)生等品牌在單品牌店上的拓展同樣有力。成立于1994年的植物醫(yī)生,經過20年厚積薄發(fā)目前已達到2000家門店數量的規(guī)模;而林清軒的單品牌店則以一二線城市為主戰(zhàn)場,在不少百貨商場甚至可以與外資品牌的單品牌店形成“正面對攻”的態(tài)勢。
對于單品牌店的發(fā)展,上海家化原總經理、磐締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王茁認為,韓系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吸引消費的“武器”往往流于產品概念和包裝,未來,中國本土一些具有高附加值、在技術和產品質量上有著嚴格把控的企業(yè),能夠在單品牌店這一經營領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北京商報訊(記者 孫麒翔 王瀟立)
蘭芝形象店進京 單品店聚客難解 蘭芝北京首家品牌形象概念旗艦店入駐北京apm 蘭芝屢陷“細菌門” 國內柜臺試用裝“臟亂差” 蘭芝北京商場內試用裝疑過期 品牌形象一跌再跌 韓國知名護膚品牌“蘭芝”檢出病菌被拒入境 搜索更多: 蘭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