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之王”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海”)在日漸微薄的代工利潤下,開啟了它“買買買”的轉(zhuǎn)型之路。
如今形勢仍在惡化。今年第二財季,iPhone銷量自上市以來首次下降。作為iPhone的第一大代工廠,或許沒有誰會比鴻海更能感受到,i-Phone銷量下降給供應商們帶來的焦慮。蘋果給鴻海貢獻了約一半的營收。而今年前7個月,鴻海有5個月的營收為負增長。
焦慮不只來自蘋果。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結(jié)束高速增長,進入微增長時期,直接導致鴻海旗下負責代工安卓手機的富智康(全稱“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上半年營收與利潤急劇下降,其中利潤減少了八成多。
依靠先后代工諾基亞、蘋果這樣的手機巨頭,鴻海成為了代工界的巨人。然而大客戶蘋果公司業(yè)績下滑、以及智能手機行業(yè)增長疲軟、代工行業(yè)利潤微薄等,如同數(shù)座大山壓在鴻海的頭上,內(nèi)憂外患之下的鴻海,在最近半年時間里,動作頻頻開啟“買買買”模式,實施應對之策,試圖實現(xiàn)從低端組裝代工走向前臺品牌的轉(zhuǎn)變。
焦慮之源
除了蘋果公司,恐怕沒有誰會比臺灣鴻海集團更希望,剛發(fā)布的新品iPhone7大賣。
當下,鴻海與蘋果看起來就像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鴻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以代工iPhone而聞名。蘋果的18家組裝廠商中,富士康占據(jù)了其中的7家。
IDC分析師高鴻翔告訴經(jīng)濟觀察報記者,蘋果公司大約有7成的i-Phone都交由鴻海代工,此外還有大約65%的iPad也由鴻海進行代工。而iPhone又是蘋果公司的最大營收來源,數(shù)據(jù)顯示,其2015財年給蘋果的營收貢獻超過三分之二。
但今年以來,蘋果的日子并不好過。今年第一財季,iPhone銷量同比增長停滯,營收較去年同期僅增長1%。第二、第三財季,蘋果的營收同比平均下降15.5%,iPhone銷量下降是導致其蘋果營收下降的重要因素。
這是蘋果公司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營收下滑,iPhone銷量也是自上市以來首次下降。盡管蘋果沒有公布iPhone各型號銷量,但外界普遍認為iPhone6s的銷量不如預期。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減少了今年第一季度i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產(chǎn)量,較原計劃可能削減了三成左右。
這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作為蘋果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主要代工廠之一,河南鄭州富士康的員工們今年春節(jié)前夕就遭遇了“無班可加”的尷尬,而往年這個時候連回家過春節(jié)都是奢望。彼時,甚至河南省鄭州地方政府貼出公告,向富士康旗下的5家企業(yè)發(fā)放了共計約8000萬元的失業(yè)保險穩(wěn)崗補貼。
作為蘋果的第一大代工廠商,鴻海的業(yè)績也急轉(zhuǎn)而下。今年前7個月里,鴻海有5個月份的營收同比出現(xiàn)負增長,正增長的2個月也均未超過0.5%。
不僅僅是蘋果,整個智能手機行業(yè)都品嘗著增長疲軟乏力帶來的痛苦。據(jù)IDC數(shù)據(jù),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僅增長0.2%與0.3%。
鴻海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主要負責安卓手機代工,小米、華為和索尼等都是其客戶。今年上半年,富智康的營收為23.07億美元,同比下降39.8%,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戶在今年的市場占有率急劇下降,因此削減了外包業(yè)務,需求降低。
中國手機聯(lián)盟秘書長王艷輝向經(jīng)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逐漸飽和,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創(chuàng)新也到了一定的瓶頸期,手機廠商在創(chuàng)新方面難以突破,因此消費者的反應不會特別強烈。
在供應商和手機廠商雙雙面臨業(yè)績壓力時,來自“業(yè)績之源”的蘋果對其供應鏈廠商強力施壓。在i-phone7發(fā)布前夕,臺灣消息稱蘋果要求臺灣下游零部件供應商將其報價調(diào)低20%左右,調(diào)到與大陸供應商的價位類似,這遭到日月光半導體制造公司以及鴻海旗下公司等臺灣廠商的抵制,聲稱若如果沒有合理利潤將不接受蘋果訂單,目前仍在僵持。
而大陸地區(qū)人工成本上漲也是富士康無法繞開的問題。尋找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富士康建廠的一貫目標,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深圳的土地、勞動力資源都十分低廉,而如今這些優(yōu)勢都在正在逐漸消失,這些難題都導致其代工利潤越來越微薄。
對鴻海這樣的代工企業(yè)而言,成本必須被嚴格控制。市場研究公司IHS曾對iPhone6進行拆機分析,稱每部iPhone6手機富士康僅能賺4美元到4.5美元的代工利潤,折合人民幣大約在25元左右。而去年鴻海集團的財報顯示,鴻海的毛利率約為5.8%。
重重壓力下,鴻海選擇收購一些曾經(jīng)輝煌的老牌科技企業(yè),比如日本夏普,從供應鏈的下游組裝代工往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進擊;比如收購諾基亞,或?qū)⒔杵淦放圃诠δ軝C和低端智能機市場分“一杯羹”。
共2頁 [1] [2] 下一頁
夏普投靠鴻海后遭三星拋售股份 價值約45億日元
日本夏普成功變身臺灣鴻海子公司 3888億日元收購案面臨整合陣痛
諾基亞重回戰(zhàn)場打上鴻海烙印 將四季度面市
鴻海3888億日元收購夏普
日媒:鴻海完成對夏普注資 鴻海副總裁將接掌
搜索更多: 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