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妝巨頭雅詩蘭黛集團(Estée Lauder Cos. Inc. )日前公布2016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截至6月30日)財務數(shù)據(jù)。百貨商店客流量減少和市場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加上英國脫歐、法國恐怖襲擊、中東消費疲軟,對全年利潤造成了影響。
截至周五收盤,雅詩蘭黛集團股價下跌3.54%至91.73美元,該股今年以來已經(jīng)累計下跌了13.5%。
2016財年關鍵財務數(shù)據(jù)如下:
凈銷售額為112.6億美元,同比增長4%;
凈利潤為11.2億美元,同比增長3%
稀釋每股凈收益(EPS) 2.96美元,同比增長5%,調整后 EPS 同比增長13%
毛利率80.6%
2016財年第四季度關鍵財務數(shù)據(jù)如下:
凈銷售額26.5美元,同比增長5%,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7%,低于分析師預期的26.6億美元
凈利潤為9350萬美元(稀釋每股25美分),去年同期為1.53億美元(稀釋每股40美分)。去除特殊項目(重組和其他支出),稀釋每股凈收益43美分,高于分析師預期的 每股40美分
按部門
護膚:
凈銷售額為44.5億美元,占集團總銷售額約39.5%,同比增長3%,按實際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
La Mer(海藍之謎)和 Origins(悅木之源)表現(xiàn)突出,La Mer更是貢獻了兩位數(shù)的增長,部分抵消了Estée Lauder(雅詩蘭黛)和 Clinique(倩碧)在亞太地區(qū)尤其是香港銷售的減少
美妝:
凈銷售額為47.02億美元,按不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9%,在集團總銷售額當中占比最大(41.7%),得益于M.A.C,Smashbox,Tom Ford和Bobbi Brown 等品牌產品的大賣,以及在各渠道的迅速擴張,包括實體零售店、旅游零售和多品牌專賣店
唇膏和粉底產品是銷售額增速最快的商品
英國和使用彩妝頻率很高的亞洲是美妝銷售增速最快的地區(qū)
香水:
凈銷售額為 14.9億美元,按不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5%。高檔香水品牌 Jo Malone London(祖瑪瓏)和Tom Ford貢獻了兩位數(shù)的增長,最近一系列收購也是集團香水業(yè)務增長的重要原因
雅詩蘭黛和倩碧品牌的貢獻則十分有限
護發(fā):
凈銷售額為5.5億美元,按實際匯率計算同比增長4%,Aveda 新推出的Invati Men,Shampure dry shampoo 和the Thickening Tonic 貢獻良多。Aveda 在美容沙龍、線上以及旅游零售渠道增長強勁
營業(yè)利潤為5180萬美元,按實際匯率計算同比增長37%
按地區(qū)
美洲
美洲是集團最大市場,2016財年凈銷售額為47.1億美元,同比增長4%,按不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7%,其中線上銷售額實現(xiàn)了兩位數(shù)增長
由于美國中端百貨店客流量減少,游客數(shù)量下滑,導致美國零售消費疲軟,對該地區(qū)銷售影響明顯
按實際匯率計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銷售增幅都是個位數(shù),按不變匯率計算,則都實現(xiàn)了兩位數(shù)增長,巴西市場是拉丁美洲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
EMEA地區(qū)(歐洲、中東和非洲)
凈銷售額為43.8億美元,同比增長7%,按不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4%。大部分地區(qū)銷售額均實現(xiàn)增長,中東、歐洲中部,北歐和印度達到兩位數(shù)增長
營業(yè)收入為10.3億美元,得益于旅游零售業(yè)的出色表現(xiàn),尤其是在德國和中東地區(qū),英國、法國、俄羅斯市場則表現(xiàn)不佳
亞太地區(qū)
凈銷售額為21.7億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按不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5%。。雖然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仍然實現(xiàn)了增長。中國大陸、澳大利亞和韓國是受匯率變化影響最大的地區(qū)
中國大陸銷售額高速增長得益于線上業(yè)務的增長。中國香港由于大陸游客的減少,銷售增長放緩,雅蘭詩黛、倩碧以及 La Mer 等品牌在香港市場都表現(xiàn)欠佳
共2頁 [1] [2] 下一頁
雅詩蘭黛四季度銷售增5% 2017年盈利前景遜預期
從歐萊雅到雅詩蘭黛 國際巨頭這樣打造競爭力
雅詩蘭黛倩碧的天貓推手:化妝品電商會這么變
雅詩蘭黛旗下有望再誕生個“十億美元身價”品牌
數(shù)據(jù):讓雅詩蘭黛上位?它本就比蘭蔻強
搜索更多: 雅詩蘭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