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如何評分的?
便利店的商品大致分為自有商品(Private Brand)和普通商品(Normal Brand)兩類。PB 是便利店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所在,羅森上海總經(jīng)理張晟曾經(jīng)用“味精”和“鹽”來形容兩者關系的平衡:“PB 和 NB 就像是味精和鹽,沒有鹽的話做不了菜,但全都是鹽的話就沒有差異化。”
全家便利店的新品評分主要針對的是 PB 商品。評分大約分為 7 個維度,分別是:外觀、口味、份量、性價比、創(chuàng)新度、調味,以及購買意愿。
每一項的滿分為 5 分,總分為 35 分。最后的考核成績?yōu)榭偡?5,得到一個單項平均分。每一款商品需要收集至少 30 份有效問卷,算出平均分,3.2 分為通過的合格分數(shù)。
我試著對其中一份薺菜餛飩打分,非常慷慨地給了調味 5 分,因為略硬的餛飩皮在口味上扣掉了一點分數(shù),最后評出了 4.2 分,據(jù)說已經(jīng)是相當“客氣”的高分。而實際的品評會對這道新品的最終評分為 3.7 分,也通過了考核。
在評判的過程中,有一項打分對我來說非常為難。因為不確定全家之前有沒有推出過薺菜木耳餛飩的同類型商品,很難對“創(chuàng)新度”的選項進行打分。經(jīng)過介紹才知道:雖然全家之前推出過類似的產(chǎn)品,但包裝中這樣擺放醬包的設計還是第一次。
從這個角度來說,越是有經(jīng)驗的人打分一定越嚴苛,同時心中也有一個龐大的便利店自有商品體系,可以迅速、專業(yè)地把每一款新品放入到整個坐標系里面。
據(jù)說從來沒有商品得到過 5 分的滿分,即使連 4 分以上的商品也很少有。因此拿到 3.2 分的商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至于那些沒有通過的商品,很可能要被打回去經(jīng)過回爐重造。
比如說當天試用的牛肉干產(chǎn)品之前就經(jīng)過了測試,但當時因為牛肉品質好像不是很好因而沒能通過。
這里就要說回到文章開頭的那條規(guī)矩:試吃時不能發(fā)表評論。
“有時候我們的大領導也會來參加(新品會),如果他吃一個東西,說這什么東西這么難吃,就難免會影響到(其他人)評分的客觀性。”王意文舉了個例子。
“所以大領導也不會評論?”
“不會”。根據(jù)王意文的介紹,這一點會對所有參加新品會的新成員進行強調,每次開會前也會再次進行重申。
老實講要做到這點還蠻難的,算上我在試吃時脫口而出的感嘆,大概至少違規(guī)了五六次吧!
除了口味和顏值,還有哪些甄選的考量?
口味和顏值當然是最重要的,后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第一次購買,前者則關乎消費者會不會再次回購。
除此以外,還需要考量商品在功能上是不是適合在便利店銷售。這里的“適合”指的主要是和目標人群的匹配。比如說,大包裝的大米、大桶油或者酒,在便利店的銷售都不是很好,這和便利店使用人群的碎片化消費習慣有關。因此在便利店,油只賣小規(guī)格的,絕對不會賣 5 升裝的,大米也是小包包裝的,適合單身獨居人群購買。
此外,品牌也很關鍵。考慮到便利店有限的排面,通常只有同品類的第一品牌會出現(xiàn)在便利店的貨架上。在不同地區(qū)的便利店,會出現(xiàn)不同品牌的同類型產(chǎn)品,這就是因為品牌對市場的占有程度不同。
比如說全家在上海賣蚊香只賣雷達,但如果跑到廣州就沒人買雷達了,當?shù)刈钣忻钠放平袡炀,上海這邊幾乎沒人知道,這些信息主要通過第三方調研機構來獲取。
出于這樣的原因,便利店的排面也被認為是快消市場的風向標,要知道什么牌子賣得最好?逛便利店就能知道。
新品會上的 NB(普通商品)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考量,是否適合便利店銷售?價格是否合適?與競爭對手的同類型商品相比,優(yōu)勢在哪里?
全家商品部經(jīng)理李曄告訴記者:“一般被拿到新品會上的 NB 商品,上面的問題基本都被解決了,主要還是在交易條件進行討論。”
這里的交易條件,不僅僅是售價,還包括銷售周期,以及售后等問題。比方說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研發(fā)的新產(chǎn)品,便利店會比較謹慎地跟他洽談一個退貨條款,對賣不掉的產(chǎn)品進行退還。
那么相對應的,你也可以想象:一些快消和食品巨頭在談判時就會表現(xiàn)得更加強勢,在價格和具體的交易條件上更加強硬。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廠商會選擇某一家便利店作為新品首發(fā)的渠道,所以在這方面便利店和品牌商始終處于一個相互需要的狀態(tài)。
還有這些流行趨勢,也是便利店透露出的訊息…
首先是和時下熱點的結合。
今年是體育大年,前文羅列的試用商品名目中,有一些是為了歐洲杯球迷、奧運會體育迷們準備的。比如能量飲料、彩繪棒和五香毛豆,可以被稱為“球迷套餐”。
雖然《瘋狂動物城》的熱點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這個夏天在便利店的端架(也就是正對收銀柜臺,便利店位置最好的柜面)上會出現(xiàn)更多迪士尼元素的商品。原因是現(xiàn)在正處于暑假時期,大量外地的學生會來上海的迪士尼樂園游玩。

此外,越來越多的飲料開始主打健康意識,混合型的果汁也越來越流行;旌峡谖犊梢栽谳^少借助甜味劑的情況下,調和飲料的口感。
在包裝方面,這些健康飲料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非常“纖細”的瓶身,在用量和包裝手感上貼近女性消費者的需求。至于顏值,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總之無論“環(huán)肥”,還是“燕瘦”,特別的“體型”總是有助于這些飲料在排面上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小包裝的零食糖果正在流行,便利店消費講究的是隨時隨地的需要,而不是大包裝的實惠和性價比。
便利店在膨化食品的選擇上也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導入了一些進口的,一開始講非油炸,去年從美國引進過來以玉米為材料的膨化類食品,也流行過一段時間,主打的就是健康。”李曄介紹道。
進口零食是便利店商品差異化的一部分內容,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幾家外資便利店,會發(fā)現(xiàn)大家在進口商品的嘗試度上還是有明顯差異的。根據(jù)全家便利店方面的說法,進口食品的性價比很關鍵,如果有的進口商品的價格能做到跟國產(chǎn)的差不多,就真的很有賣點。
除了新品會,便利店還有更高規(guī)格的商品展
除了每月兩次的新品會,全家便利店每年還會有兩次大型的商品展,分別是 4 月份的春夏商品展和 10 月份的秋冬商品展。面向所有的店長以及店鋪干部,估計每次有 4000 人左右參加。
這樣規(guī)模的展會就需要專門租用一個展覽館來舉辦,每天分幾個批次,一個批次有幾百人進行統(tǒng)一的參觀、試吃,是非常龐大的新品品鑒流程。目前主要是華南和華東地區(qū)的全家便利店會舉辦這樣的新品展會。
以今年夏天商家的“搖搖杯”冷面為例,全家在春夏商品展上準備了幾千份“搖搖杯”,讓店長們人手一份嘗味道。評分也不能再用紙質品評表,而是通過微信評分系統(tǒng)進行打分,或者直接在墻面上貼貼紙,也是一種比較一目了然的方式。
展會的陳列會被肢解開,比如這款商品會被按計劃陳列在端架的某一層,但在整個空間上不會完全按照便利店的比例來陳列。



春夏商品展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宣海倫)
共2頁 上一頁 [1] [2]
全家副總經(jīng)理:從一杯咖啡談便利店的跨界融合
一娃帶動全家 兒童體驗成鄭州購物中心新寵
六一蘭州商場活動多 帶著全家“溜娃”去
全家便利店的28個商業(yè)細節(jié):60%的顧客是女性
“全家+”:販賣“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搜索更多: 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