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ST商城7月27日晚間公告稱,經中國證監(jiān)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于7月27日召開的2016年第53次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未獲得通過。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的正式不予核準文件。
根據重組預案,*ST商城擬以發(fā)行股份方式收購易乘投資持有的宜租車聯網100%股權,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為14.60億元。同時,公司擬向張振新、蔡芳新、劉浦嶂、李建群、張利群、資慧投資6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fā)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4億元,擬用于拓展互聯網專車平臺業(yè)務的新車購置、車聯網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和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等。
(來源:中國證券網)
沈陽消費網點評:
重組被拒原因:申請材料顯示上市公司權益存在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嚴重損害且尚未解除情形,且標的公司的持續(xù)盈利能力具有重大不確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相關規(guī)定。
此外,商業(yè)城重組這次正好遇到史上最強監(jiān)管風暴,這兩日包括商業(yè)城在內共有4家公司重組事項被否決。
后市變化:大股東其實早已經預料到,并在7月22日與沈陽東方銀座萊茵城置業(yè)有限公司簽訂出售沈陽鐵百99.82%的股權的協議,意在保牌,不過尚待批準。
本次重組失敗,加上公司已經是*ST,面臨退市,在目前嚴厲的監(jiān)管風暴下,是否退市(如何保牌)成為下一步關注重點。
今年監(jiān)管嚴厲,二級市場面臨前所未有嚴峻形勢,小散建議不要冒險。大股東尚且無法在這次驚濤駭浪中把握方向,小散們切記謹慎。
重組被拒反思:
商業(yè)城、中興是沈陽兩支早期上市商業(yè)類公司,目前都面臨零售市場嚴峻,競爭壓力巨大,同時又在資本市場上上演過一幕幕重組和被并購的資本運作經典案例。這些都非常值得圈內人士學習和借鑒,但是,資本運作只是手段,真正的王道還是如何在市場中擺脫傳統束縛,積極創(chuàng)新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靠資本運作只能博一時之幸運而不能最終扭轉乾坤。
中興和商業(yè)城當年上市之初,與大商、茂業(yè)等也不過比肩而已,那時候淘寶和京東尚名不見經傳,為何這些年形勢逆轉直下?借用半句《過秦論》中的結論“攻守之勢異也”。說白了,就是不思進取,保守,結果才有若干年后,成為被昔日平起平坐者甚至后來者并購的對象和保殼的焦點,作為上市公司這種稀缺資源,保殼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當年積極進取,又怎能淪落如此。
再說幾句互聯網,互聯網并不是什么靈丹妙藥,包治百病,但卻是風向和趨勢,是零售業(yè)未來繞不過去的一道門檻,可惜沈陽的零售至今對此多敬而遠之或葉公好龍。最后繞也繞不過去,如今萬達那樣的巨頭也開始為網絡嘗試電商,新興的網購和電商如風卷殘云般蠶食傳統零售市場份額,才發(fā)現我們曾經錯過了太多。
最無奈和尷尬的是商業(yè)城這次失敗的重組,其方案竟然也是收購一家互聯網題材的車聯網100%股權,不僅是行業(yè)變化,竟然還是最終想到用一家互聯網公司來替代原有傳統零售,早知今日這么費勁,還不如當初大膽破冰。與其今日重組被否,不如當初自己殺入互聯網!當然,這些都是馬后炮了。
資本市場,裹挾著各種欲望和謀略,一家公司的生生死死,不過是過眼云煙和電子交易盤上的一串數字而已。資本正以獨有的敏銳嗅覺推動著中國的經濟在不斷發(fā)展。雅虎那樣的里程碑也一樣無可奈何花落去。(來源:沈陽消費網)
沈陽商業(yè)城向銀行申請共計3.12億元借款轉期 沈陽商業(yè)城15億購宜租車聯網 復牌強勢封漲停 沈陽商業(yè)城前三季度營收9.32億元 無新增門店 國美入駐沈陽商業(yè)城 或開沈陽家電百貨合作先河 沈陽商業(yè)城董事長張殿華、副董事長王奇辭職 搜索更多: 沈陽商業(yè)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