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能否翻盤?
庫克對中國市場銷量暴漲的理解曾經是,中國有大量人口在邁入中高收入階層,蘋果的潛在顧客數量每天都在增加。但市場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變化,開始讓這位全球頂尖手機廠商掌門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了。
今年4月份公布的財報中,蘋果2016年第二季度營收為505.6億美元,同比下降12.85%;在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qū),第二季度營收下降25.78%,是蘋果該季度營收下降幅度最大的區(qū)域。
手機聯(lián)盟秘書長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目前的競爭在全球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個人時代的消費主題正在變化,人們逐漸從簡單的物質消費轉向體驗消費,產品短兵相接的主戰(zhàn)場也就隨之從產品的功能端轉向了消費者的心智端。
但蘋果的新品發(fā)布節(jié)奏顯然關注到這一點。“蘋果去年9月開始發(fā)行新的旗艦手機iPhone6S,之后又于今年3月發(fā)布了價格相對便宜的iPhoneSE。但這兩款產品與蘋果之前的iPhone系列手機相比,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功能、配置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升級,因而并沒有獲得市場的青睞。”王艷輝說。
相比之下,國產手機如今的升級速度快多了。
馮磊向本報記者表示,vivo自2011年品牌創(chuàng)立之初就成立了專門的消費者研究部門,為了保證產品定位精準,該部門單年度調研項目達146個,針對單品的定性訪問234場,深度研究用戶樣本1000余份,面對面訪問時長3000小時,定量問卷近30萬人次。
“以X7為例,在上市前的品質控制方面,僅整機測試至少消耗了3萬個人工時,對于問題的修正修改超過千項。為了保證用戶的體驗,軟件測試一項,量產前需要對六七千甚至上萬臺產品進行壓力測試。”馮磊表示,讓消費者愉悅,核心是要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利益。
事實上,國產手機在核心技術及對市場消費者的把握已非昔日可比,上游供應商也在逐漸“轉向”,希望傍上國產手機的大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立訊精密(002475.SZ)的Type-C(接口類型)產品已經開始為華為、OPPO、vivo等品牌的新品備貨。此前,作為蘋果lighting(接口類型)連接線核心供應商,在蘋果需求旺盛時期,立訊精密2014年和201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實現(xiàn)了109%和67.7%的同比增速。但隨著蘋果終端市場份額的下滑,立訊精密今年上半年業(yè)績增幅也驟減,上半年預計業(yè)績由同比增長30%~40%修正為增長0%~10%。
蘋果還能在中國市場翻盤嗎?也許對于此時的蘋果來說挑戰(zhàn)巨大。不久前,蘋果在華因為商標注冊問題輸了訴訟案件;中國區(qū)的iTunesMovies和iBooksStore等互聯(lián)網增值業(yè)務也悄然關閉;此外,從今年7月開始,中國相關部門還要求對蘋果AppStore的游戲應用進行審核。
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表示,蘋果產品本身并未出現(xiàn)大的突破,又遭遇種種發(fā)展問題,這些因素有可能會進一步拉低蘋果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營收。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共2頁 上一頁 [1] [2] 疑似蘋果iPhone7 Plus諜照曝光 或配雙攝像頭 蘋果下滑的蝴蝶效應沒完沒了:德賽電池、欣旺達業(yè)績冰火兩重天 臺灣科技業(yè)陷入低潮: 蘋果銷量下滑拖累供應鏈 華爾街預測:蘋果Q2出貨4000萬部將繼續(xù)下滑 創(chuàng)新不給力 蘋果收獲最“熊”評級 搜索更多: 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