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電商的7-11專注門店消費體驗
為顧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始終是7-11追求的目標,然而在電子商務與O2O盛行的當下,7-11卻并沒有開拓線上以及上門配送業(yè)務,它依舊專注在實體門店的消費體驗上。
目前,在實體零售領域掀起一股線上線下融合的潮流,無論是百貨商場,還是綜合商超,又或者便利店,無一不受到電子商務的沖擊,并且也都“覬覦”電子商務的成績,因而也紛紛開展線上業(yè)務,并且結合現有的實體門店做起O2O。
北京7-11在北京市場擁有近200家門店,完全可以為其開展O2O提供線下網絡基礎,但是它卻并沒有這個計劃。“實體店業(yè)務慘淡也并非完全源于電子商務的沖擊,主要還是沒做好。7-11還是比較注重自己的門店業(yè)務,專注店內消費體驗,這是7-11的強項。”吳萌表示。
吳萌進一步介紹,7-11一直注重消費體驗,而實體門店的最大優(yōu)勢與功能就在消費體驗上,只有通過門店的生意往來,企業(yè)才能接觸消費者,從而了解消費者,最終提供更多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并且在7-11著名的極致體驗方面,吳萌也認為差異化的商品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
提到7-11,其門店內的飯團、快餐等都是7-11的經典商品,已然成為7-11的名牌。除此之外7-11還定期推出新的商品,幾乎是一周推出一款新品,并且很多還是自有品牌的商品,包括不久前推出7-11自有品牌的咖啡與面包。
7-11便利店為顧客精選最適合他們的商品,價格也把控在顧客能夠接受的范圍。吳萌認為,只要深入地研究消費者,在商品上做到差異化,實體門店仍對顧客有吸引力。吳萌介紹,北京7-11門店還推出有外帶的便當,只要微波爐加熱就可以食用,便當的價格也很平民化。
模式很容易被復制,業(yè)務也會被模仿,但是不斷變化的商品卻很難被模仿,即使有同行模仿,但7-11也會力爭永遠走在前列,并且引領著消費者的需求。在商品上下功夫,這就是7-11的聰明之處。
在便利店領域,除了注重商品的差異化,很多新型本土便利店也在便民服務上下功夫,比如便利店新秀鄰家便利店,門店還提供洗衣等便民服務,然而7-11并沒有這些業(yè)務的拓展。
“這些便民服務還不能達到盈虧平衡,這些服務帶來的收益無法超過門店付出的時間等成本”吳萌表示。中國商報記者在7-11北京東直門門店看到,目前門店的角落有一臺北京銀行的ATM機,其他的便民服務暫時還沒有。(來源:中國商報 記者 蔣永霞) 共2頁 上一頁 [1] [2] 臺灣四百貨聯(lián)手銀聯(lián)國際 推銀聯(lián)閃付優(yōu)惠 日本給7-11頒了個黑心企業(yè)獎 入圍理由竟然是? 7-11便利店日本公司獲日“最黑心企業(yè)大獎” 500米有7-11、物美等4家便利店 如何存活? 傳統(tǒng)餐企向7-11學研發(fā)力和數據化 搜索更多: 7-11 閃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