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訊:臺灣商人賀光啟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北京,本是一名珠寶商,卻在欲大展拳腳之時遭遇珠寶市場蕭條,于是轉行做起了火鍋生意,將當時在臺灣正風靡的吧臺小火鍋引進到了北京,成立了呷哺呷哺。
如今,賀光啟的火鍋生意越做越大,呷哺呷哺更于今年10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由美林遠東和瑞信(香港)作為聯(lián)席保薦人,欲在港股主板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新建餐廳以及上海與北京兩地的食品加工廠。
根據(jù)Frost & Sullivan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呷哺呷哺在中國快速休閑餐飲市場的份額為15.8%,僅次于味千,是休閑小火鍋市場的絕對龍頭。
但大佬的影響力還沒有那么廣。呷哺呷哺大本營在北京,僅輻射天津、遼寧、河北、上海、江蘇和新進入的山東。對于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等幾大區(qū)域的消費者來說,“呷哺呷哺”這個品牌甚是陌生。
呷哺呷哺是什么?
所謂“小火鍋”,就是以小鍋取代大鍋,一人一鍋,大部分餐廳以吧臺形式布局,最早流行于日本,后傳入臺灣。如今內地一、二線城市也出現(xiàn)許多小火鍋餐廳,呷哺呷哺、千味涮等多個休閑小火鍋品牌各占山頭。
呷哺呷哺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休閑小火鍋餐廳之一,臺商賀光啟1999年在北京開設了其第一家餐廳,兩年后將觸角延展到天津。截至2009年12月,呷哺呷哺餐廳數(shù)量為100家,之后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增設,到2012年9月餐廳數(shù)量增長至300家,2013年底有394家,而截至其招股書付印前的2014年10月26日,這個數(shù)字已達到408。
不過,呷哺呷哺“量”在飛速增長,“面”卻只是緩步前行。呷哺呷哺408家餐廳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及河北、遼寧、山東、江蘇四省的21個市,其中北京市的餐廳就有236家,占總量的57.84%。大本營在北京,從大區(qū)域上看,呷哺呷哺覆蓋僅是華北、華東部分地區(qū)。

呷哺呷哺擬赴港IPO募資1.9億 英聯(lián)投資4年賺3倍
根據(jù)呷哺呷哺招股書披露,其未來計劃通過股權融資和股東貸款兩種方式融資,所得資金用于開設新餐廳和北京、上海兩地的食品加工廠。
呷哺呷哺2014年擬開設85家新餐廳,目前已完成43家,還剩42家。在其未來計劃中,2015年-2018年,每年開設餐廳數(shù)量分別為120家、140家、165家、185家,總計610家,其中除開京津滬三地外的其他地區(qū)擬新設453家,占比達74%。
根據(jù)招股書中對“其他地區(qū)”的解釋,截至2018年年末,呷哺呷哺要進軍河南、山西、浙江、陜西、吉林和廣東等6個新市場。
接下來呷哺呷哺的擴張存在一定難度。在最有市場可能性的長、珠三角地區(qū),長三角有豆撈坊與其競爭,而廣東這個陌生市場則有千味涮占據(jù)。
豆撈坊是上海肥得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打時尚小火鍋,成立于2004年。目前在華東地區(qū)設有35家店。
“豆撈坊植根珠三角,有一定品牌影響力,但其與呷哺呷哺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相對來說(豆撈坊)偏高端,消費也較呷哺呷哺高,消費人群不太一樣。”某餐飲行業(yè)資深人士說。
千味涮則成立于2007年,是萬味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總部設在深圳,目前開設54家店。上述Frost & Sullivan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千味涮在中國快速休閑餐飲市場的份額為1.7%,排名第四。千味涮也是吧臺形式小火鍋,雖餐廳數(shù)量遠遠不及呷哺呷哺,但卻是華南市場的“地頭蛇”。
“對于傳統(tǒng)的國人來說,火鍋代表著團圓、熱鬧,小火鍋失去了‘火鍋’的意義,所以休閑小火鍋的消費者多是生活節(jié)奏較快地區(qū)的上班族、白領,因為快捷、衛(wèi)生。”西南某飲食文化研究者對理財周報記者說。
按該研究者的說法,剩下的河南、山西、陜西、吉林等市場攻占難度更大,呷哺呷哺的“攻城戰(zhàn)”,任重而道遠。
呷哺呷哺招股書中披露,其預計新設餐廳資本開支合計為847.6萬元人民幣、北京的物流及生產中心的資本開支總額約為8000萬元人民幣、上海的物流及生產中心的資本開支總額約為1億元人民幣。按此計算,呷哺呷哺將通過股權融資和股東貸款兩種方式融資不少于1.88億元人民幣。
英聯(lián)投資4年3倍回報
為尋求香港上市,賀光啟早在2008年就開始鋪路。
呷哺呷哺最開始為“呷哺快餐”。2008年5月14日,賀光啟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文中稱“呷哺呷哺”),兩天后緊接著成立全資附屬公司呷哺香港。同年9月,呷哺香港成立呷哺北京,之后呷哺北京收購呷哺快餐幾乎全部資產及業(yè)務運營,成為呷哺呷哺的主要中國營運附屬公司。2010年6月,呷哺香港另外成立呷哺上海,主要經營華東業(yè)務。
在呷哺呷哺正式成立的2008年,11月,其接受了英聯(lián)投資1.44億元人民幣的財務投資,同時,賀光啟將手中所持股份中的4.26萬股,以2.0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及轉讓予英聯(lián)投資。交易總價3.51億元人民幣,當時約合5000萬元美金。交易完成后,英聯(lián)投資持有呷哺呷哺53.13%的股份,掌握絕對控股權。
這項投資當時在業(yè)界引起嘩然,如此大手筆且PE控股的方式,不僅在英聯(lián)投資的項目中前所未有,也是當時國內PE界很少出現(xiàn)的案例。
英聯(lián)投資為全球新興市場私募基金,是一家擁有超過55年投資經驗的英國政府投資機構——英聯(lián)邦投資集團,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其在中國投資的知名項目包括2009年11月和2010年8月在紐交所上市的七天連鎖酒店和安博教育。
4年后,英聯(lián)投資以3倍回報退出呷哺呷哺。2012年12月,英聯(lián)投資將所持呷哺呷哺全部股份轉讓給GASF,總價高達1.5億美元。
GASF為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于2011年3月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的公司。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私募基金,成立于1980年。
2013年2月,東博資本通過向GASF收購股份及向呷哺呷哺直接認購的方式,對呷哺呷哺進行投資,投資總額為1500萬美元。東博資本為臺灣私人投資機構,專注于大中華地區(qū)的成長投資。
截至2014年10月26日,賀光啟家族、GASF和東博資本集團分別持有呷哺呷哺54.4%、41.19%和4.41%的股份。(來自:理財周報 作者:王薇薇)
呷哺呷哺提交IPO申請:休閑火鍋之王如何煉成?
火鍋連鎖呷哺呷哺擬赴港IPO 北京收入占七成
消息指餐飲企業(yè)呷哺呷哺申請港交所上市
呷哺呷哺賀光啟 小火鍋的大夢想
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小火鍋的大夢想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