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wǎng)訊:昨天,許多商場的會員卡會“自動”清零積分,就在這兩天,各大商場也迎來積分兌換的浪潮。雖然換得了禮品,但不少消費者抱怨,商家積分兌換門檻高,且強制清零,積分成了雞肋。
前日下午至晚間,法晚記者在西單、王府井、崇文門等地的不少商場以及品牌店里看到,前來兌換積分的市民不在少數(shù)。
在華貿(mào)中心屈臣氏店鋪,記者發(fā)現(xiàn)柜臺前擠滿了消費者。“平常消費10元才給積1分,馬上要清零了,多可惜,所以趕緊過來看看能不能兌換點啥。”正在排隊兌換的消費者孫小姐稱。而在西單漢光百貨的咨詢柜臺前,也不時有會員前來兌換積分禮金券。君太百貨雖然不在1月1日清零,也有不少“迷糊”的顧客咨詢積分兌換。
雖然商家給出各種誘人的積分兌換禮品,但真正能以卡內(nèi)積分兌換的商品少之又少,多半需要二次消費。
比如屈臣氏,積分只能通過兩種方式實現(xiàn),一種是使用積分后可特價購買某商品,另一種是積分折算成現(xiàn)金使用。“折成現(xiàn)金當然不劃算,20分折1元,相當于消費200元才返1元,我這196分才能折9.8元,但買東西就比較劃算了,50積分享受特價,東西一下就便宜十幾元。”消費者黃女士給記者算了筆賬。不過她也表示,自己為此額外購買了兩罐洗發(fā)水和一罐沐浴露,“家里還有,反正都得用,屯著唄。”
律師說法
積分強制清零
涉嫌“霸王條款”
采訪中,消費者認為,商家強制清零、不能延至下一年度的做法不太合理。
北京華一律師樓何淑光律師上午表示,參照目前的法律條款,對由消費引發(fā)的贈品、積分卡等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如果商家在辦理會員卡時,沒有提前告知清零事宜,沒有經(jīng)過消費者的同意就擅自清零積分,則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quán)和公平交易權(quán)。” (法制晚報 記者 李松 仝璇)
估值250億美金的屈臣氏是如何煉成的? 超市成“低標高結(jié)”重災區(qū) 樂購屈臣氏等遭罰 屈臣氏傳估值250億美元 已委任三家銀行負責上市事宜 超市價格欺詐常態(tài)化:樂購屈臣氏歐尚等均被罰 分拆屈臣氏有新突破 和黃創(chuàng)近13年新高 搜索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