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和回歸線
2007年,是劉強東與京東崛起的分水嶺,這一年,京東開始融資。2010年,是易迅的回歸線,這一年,易迅獲得騰訊入股。
是資本改寫了劉強東與卜廣齊的命運。
2006年10月的一個晚上,劉強東在北京香格里拉拜會了今日資本的徐新,京東因此拉開了融資長跑,一路飆車。有人說,徐新是劉強東的貴人,他的視野被他自己做的事情不斷拉升,徐新為劉強東打開了那扇窗。
2008年1月27日,卜廣齊與劉強東又一次吃飯,巧的是,第二天京東上海倉庫因為大雪坍塌,好在京東買了保險,不過拿到賠償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據(jù)說這件事對劉強東的觸動很大,是京東決心自己投資做物流的源頭。
京東之所以有此決心還因為實力已今非昔比。2008年,在它的同行—卓越亞馬遜、當當網(wǎng)僅有幾億營業(yè)額之時,京東依靠13億的銷售額一騎絕塵,成為中國最大的自主式B2C電商。與京東發(fā)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易迅還在依靠口碑緩慢發(fā)展,易迅也沒有拿過任何風投。
2008至2009年,京東一騎絕塵,卜廣齊逐漸意識到,易迅小而美的定位遲早會被京東這樣的3C大平臺邊緣化,于是易迅開始調整方向,定標者便是京東。與劉強東強大的“資本緣”不同,易迅在2006年創(chuàng)立之后直至騰訊投資入股前,沒有拿過任何投資。當然,2008年易迅的定位調整后,他也曾嘗試過尋找投資。
卜廣齊第一次接觸的風投是紅杉沈南鵬。那時候,沈南鵬要求用PS估值,按照營業(yè)額對易迅做估值,卜廣齊希望按未來一年的營業(yè)額估值。京東的估值是易迅的十幾倍,根據(jù)紅杉的估值模式和產(chǎn)業(yè)判斷,對于一心試圖追趕京東的易迅來說,PS估值是極其不利的,談判最終流產(chǎn)。
2009年,電商泡沫出現(xiàn)真容,京東再次成為風投寵兒,一年內連續(xù)融資兩次,分別是雄牛資本加梁伯韜個人的3100萬美元,和老虎基金7500萬美元。這一年,卜廣齊接觸了試圖在電商領域一展身手的鴻海集團CEO郭臺銘以及海航商業(yè)。不過,與傳統(tǒng)企業(yè)的接觸并不愉快,在他們看來,企業(yè)買一塊地不過幾億,但一個電商卻要估值十幾億。
2009年底,派代在廣州的一次會議上,卜廣齊再次遇到劉強東。一位參會者稱,那時候劉強東從澳門過來,他剛談好老虎基金的融資,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酒過三巡,劉強東向老虎基金的投資人強烈推薦了卜廣齊和易迅。
如果老虎基金成功入股,易迅和京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同門兄弟”,但二者合作并未談成。此時,另一股資本力量的出現(xiàn),讓形勢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化。這就是騰訊。
2010年,嘉興,派代煮酒論英雄的會議上,騰訊電商的吳宵光結識了卜廣齊。那時候,騰訊電商也還未獨立運營,吳宵光剛剛接手,準備大干一場,此前,騰訊投資部的人也開始在電商圈頻繁尋求投資項目。二者最終合作成功。
一位京東高層透露,騰訊入股易迅時,與京東在市場營銷上還保持著深度合作。入股之前,就易迅的經(jīng)營狀況,騰訊投資部門曾咨詢過包括淘寶在內的眾多圈內人士,卻沒有京東。這意味著,“挑釁氣味十分濃重”。
另一個故事是,騰訊曾試圖投資京東,“騰訊風格是要求控股”,也因此未能成行。
2010年9月16日,派代網(wǎng)在北京海航萬豪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電商峰會,那時候騰訊已經(jīng)確定投資易迅,在這個會議上,騰訊與京東的人不期而遇,京東的人很不客氣地問,“為什么你要投資易迅”? 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易訊網(wǎng)被指擅自作廢消費者訂單 易訊網(wǎng)購顯卡疑似二手貨 交涉一月未給答復 搜索更多: 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