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太子奶曾經是國內乳酸菌飲料行業(yè)的“龍頭”,一個多月前,它被宣布進入破產重整階段。太子奶創(chuàng)始人李途純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而鋃鐺入獄,關于太子奶的紛爭似乎告一段落。但是,爭論和抗爭并沒有結束。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爭論與抗爭,折射出的不僅有政府與市場、行政與法律、人情和法理等多重因素的復雜關系,而且有中國民營企業(yè)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面對的復雜環(huán)境。我們會持續(xù)關注太子奶,我們期待守望的結果是公平和正義、是重生和振興。
聯(lián)街網訊:沉默已久的李途純終于通過代理律師發(fā)聲,矛頭直指湖南株洲高科奶業(yè)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科奶業(yè)”)董事長文迪波。
“文迪波說的不是事實,他拿不出證據(jù),但我們有鐵的證據(jù)。”湖南太子奶集團(以下簡稱“太子奶”)創(chuàng)始人李途純的代理律師翟玉華9月1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翟玉華隨即拿出一疊復印材料,對文迪波關于“李途純背信棄義”的說法予以回擊。
這些材料顯示,去年1月20日,由李途純任董事長的太子奶為了擺脫財務危機,將公司資產租賃給高科奶業(yè)經營,租賃期限暫定為1年。
1年過后,李途純并沒有如期拿回原屬于自己的經營權。今年7月27日,株洲市官方證實:李途純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相關報道見本報8月2日4304期第三版《太子奶悲歌》)。此前的7月23日,太子奶已被法院裁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階段。
對于這種結局,文迪波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租賃期間,株洲市政府先后3次給李途純重新接管太子奶的機會,“不是政府和高科奶業(yè)不講誠信,是李途純背信棄義”。
到底是誰在撒謊
“文迪波入主之后,太子奶生產經營加速下滑,2009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僅為5億余元,而公司2008年半年的銷售收入都有13億元。”一位高科奶業(yè)的銷售人員說,“而且,公司流動資金全年缺乏,高科奶業(yè)又未按規(guī)定支付租金,也未按月發(fā)送租賃資產經營狀況的財務報告,違反合同規(guī)定的基本義務。”
文迪波所說的3次機會分別發(fā)生在去年7月、11月和12月。
按照文迪波的說法,去年7月,政府與李途純簽訂協(xié)議,李途純承諾引進3億元資金,否則太子奶的經營和重組權交給高科奶業(yè),結果李途純一分錢沒籌到;同年11月,李途純準備引進方正集團做太子奶的戰(zhàn)略投資者,但在簽署合同之前突然變卦;同年12月15日,李途純再次向政府承諾,5天之內采購價值3000萬元的原材料,但最終只完成1200萬元,而且不是完全配套的產品。
翟玉華認為,這3件事的真相不能證明“李途純背信棄義”,相反能證明“高科奶業(yè)不講誠信”。
翟玉華提供的一份 《公司股東會決議》顯示,由于李途純未能在2009年8月31日前引進不低于3億元的資金,公司履行承諾,被迫與高科奶業(yè)簽訂了一系列在翟玉華看來“顯然不平等”的協(xié)議。
關于引進方正集團的事,一位參與談判的太子奶高管說,方正集團是李途純親自洽談引進的,其初衷就是幫助李途純走出困境,但文迪波私下告知方正集團李途純已失去經營管理權,結果令方正集團不敢貿然進入,原因并非李途純“突然變卦”。
翟玉華提供的(2009)株證內字第05924號、05925號、05926號、05935號公證書顯示,太子奶管理團隊按約準備了價值近4200萬元的原材料,包括白砂糖、脫脂奶粉、聚乙烯等主要原材料,高科奶業(yè)相關工作人員也有簽字。
“按照協(xié)議,我們備好原材料,高科奶業(yè)應在2009年12月22日把經營權交還太子奶管理團隊,但由政府、法院、經委、國資委相關代表和文迪波組成的太子奶事務處理5人小組在12月18日就說要停止移交,說讓我們等等看。”一位親近李途純的人士說。
這一等就過了春節(jié),這位親近李途純的人士稱,太子奶管理團隊多次交涉,但有關方面避而不見,最終拒絕移交經營管理權。
共4頁 [1] [2] [3] [4] 下一頁
來源:中國企業(yè)報 曾昭俊 責編: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