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都市民要等三四趟滿載的公交車才能上車的情況并不少見。就算上了車,也常常找不到座位,與他們爭搶空間的不只是其他乘客,還有大行李箱。
“我接到很多本地人的投訴,希望我能給公共交通做些什么,”曾擔任過日本內(nèi)閣官房副長官的獨立人士松井孝治(Koji Matsui)說,“京都的結(jié)構(gòu)是旅游景點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區(qū)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包括京都市在內(nèi)的京都府總?cè)丝诩s250萬,但2023年吸引了近3200萬過夜游客。這一數(shù)字反映了外國游客主要因日元疲軟而激增的情況,盡管京都也是主要的國內(nèi)旅游目的地。雖然全世界一些其他城市也在著力解決過度旅游問題,但京都因其規(guī)模和布局而面臨著不同的挑戰(zhàn)。
“我不認為人們會在威尼斯這樣的地方頻繁乘坐公共汽車,”京都大學(xué)專門研究城市管理和公共交通的副教授揚-德克·施莫克(Jan-Dirk Schmöcker)說,“歐洲城市的情況略有不同,通常會有漂亮的老城區(qū),人們到那里后會步行。但在這里,不同景點之間都有一段路程。”
京都擁有17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以及嵐山竹林等著名景點,總面積約為曼哈頓的14倍,因此從一個景點步行到另一個景點非常困難。另外,與東京等游客可以更加分散開來的大都市相比,這座古都的規(guī)模較小。
由于京都只有兩條地鐵線,而且不直接經(jīng)停金閣寺(Golden Pavilion)等名勝景點,因此京都的大多數(shù)人都乘坐公交車。不過,鐵路也沒好到哪里去——人們前往嵐山所乘坐的JR嵯峨野線也經(jīng)常是人滿為患。
23歲的京都酒店員工竹村梓(Azusa Takemura)說,盡管旅游業(yè)繁榮意味著員工的獎金增加,但政府應(yīng)當采取措施來打擊過度旅游,不能只關(guān)注經(jīng)濟效益。
京都市嘗試了多種解決方法,例如停售一日巴士通票,這樣游客就會選擇乘坐火車。還有一個比較非同尋常的想法,就是在火車月臺的盡頭擺放忍者的雕像,把游客吸引到不那么擁擠的車廂。
目前,京都在著力進行改革,例如在主火車站增設(shè)新的檢票口,同時推廣騎自行車和步行,進行錯峰觀光,以及使用儲物柜或向游客提供行李運送服務(wù)。松井孝治還將從6月起開通票價高于普通公交車的快速公交車,只前往旅游景點,其他站點不停車。
松井孝治說,理想情況下,他希望游客能探尋一些非主流景點,在京都逗留更長時間,以減少擁堵。但由于京都以竹林和伏見稻荷大社的紅色鳥居等特定景點而聞名——它們隨著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和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Neil Patrick Harris)等外國名人涌入日本而進一步增加了知名度——他的愿望可能不容易實現(xiàn)。
這些景點“出名是有原因的,但另一方面,這其實是在自我強化。因為很多人去了,就會有更多人去,”京都大學(xué)的施莫克說,“試圖打破這種反饋循環(huán)——才應(yīng)該是真正的目標。”
最終,新市長表示,他不想讓京都成為一個市民不希望外國人再來的地方,就像歐洲一些城市爆發(fā)的反對旅游業(yè)的抗議活動所證明的那樣。
“讓廣大市民理解游客來到京都的意義和好處非常重要,” 松井孝治說,“我們不能讓市民當中蔓延對游客的仇恨情緒。”
來源:新浪財經(jīng) 環(huán)球市場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