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以及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大多數(shù)單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出現(xiàn)下滑,有一個地區(qū)出現(xiàn)了對智能手機需求的逆增長——印度。
根據(jù)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shù)據(jù),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1.452億部,相比2017年出貨的1.32億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10%。該研究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去年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
這與全球大多數(shù)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形成的鮮明對比。根據(jù)另一家研究公司IDC的預測,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了3%。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表示,2018年,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的出貨量下降了15.5%。 不僅如此,在過去幾個季度,美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一直在下降。
綜合各種因素,各大手機制造商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了印度以求增長。到目前為止,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贏家主要還是中國的手機制造商。
中國供應商的第二戰(zhàn)場
中國供應商在印度占據(jù)主導地位,在銷售利潤率較低的中低端智能手機(售價不到230美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Counterpoint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小米仍是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市場份額為28%,高于上一年前的19%。
毫無疑問,小米正在逐步擴大其在西方市場的足跡,并計劃將更多精力放在拓展印度市場上。該公司于2014年進入印度,早期僅依靠在線渠道分銷其手機,但近年來它一直在積極開設實體店。該公司在去年年底表示,計劃到2019年底在印度開設5000家實體店,目前僅有500家左右實體店。近期,它推出了ShareSave,這是一個目前只對印度人開放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
從前五名的市場份額變化來看,很明顯,小米是印度市場2018年唯一的大贏家。
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快速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手機售價較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主力是主打中低端市場的紅米系列。另一方面,小米在印度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布局,包括任命馬努·杰恩為小米印度分公司的總經理;設計了獨特的印度版操作系統(tǒng)、增設了印度鐵路一卡通等功能;重金買下印度歷史最為悠久的英文報紙《印度時報》的頭版做廣告宣傳;打造印度小米生態(tài)鏈等。
小米在去年承諾將硬件利潤率降至5%或更低,這一激進的策略使該公司能夠保持對三星的領先地位。三星去年在印度擁有24%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手機供應商Vivo和OPPO以及印度的Micromax分別占據(jù)了10%、8%和5%的市場份額。
總體而言,中國手機制造商去年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所占的份額為60%,高于2017年的54%。一加和小米的高管曾在去年表示,印度已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市場。
其他中國手機廠商也在迎頭趕上。據(jù)報道,Tecno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增長了221%,因為它擴大了其線下分銷渠道,而Infinix和華為榮譽子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00%以上。盡管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華為面臨來自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壓力,但該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印度接受審查。銷售諾基亞品牌手機的芬蘭移動公司HMD Global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38%。(諾基亞曾經統(tǒng)治過印度的手機市場。)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手機市場 |